•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国际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及行动战略研究
魏晓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4): 381-388.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4.002
摘要354)   HTML4)    PDF(pc) (1053KB)(42)    收藏

目的 探讨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国际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行动战略。

方法 采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对世界卫生组织(WHO)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国际电信联盟(ITU)和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发布的有关数字赋能、人工智能、数字健康以及身体活动与健康、高品质的体育教育、包容性教育等相关国际组织的核心政策文件进行系统的内容分析,确定与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相关的国际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和行动战略。

结果 根据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政策架构主要涉及服务提供、健康人力资源、健康信息系统、医疗产品和技术、健康筹资、领导力与数字治理6个领域。实施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主要行动战略涉及6大项:强化法律和政策支持提升数字治理能力、建立跨部门的协作机制、强化数字技术持续创新、构建数字赋能的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服务体系、建立并实施数字赋能相关技术和伦理标准、促进儿童的数字融合,以及改善残疾儿童的身体活动与健康服务的监测和质量控制。

结论 本研究基于WHO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从服务提供、健康人力资源、健康信息系统、医疗产品和技术、健康筹资、领导力与数字治理6个领域,对WHO、UNESCO、ITU和UNICEF发布的相关政策文件进行内容分析,构建了数字赋能残疾儿童身体活动与健康的政策架构,分析了相关政策的核心内容以及主要行动战略。本研究为制定相关的国家和地方性政策,推动数字赋能技术在残疾儿童身体活动和健康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中国老年人内在能力与日常生活活动的相关性:基于CHARLS数据
刘梦雅, 张利, 张梦, 宋楠楠, 周静蕾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0): 1140-1146.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10.004
摘要205)   HTML15)    PDF(pc) (1131KB)(103)    收藏

目的 探讨老年人内在能力各维度权重和综合指数,检验内在能力与老年人日常生活活动(ADL)受限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2015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CHARLS)调查中5 506例≥ 60岁老年人的调查数据中关于内在能力和ADL的评估资料。内在能力评估包括认知、运动、活力、感觉和心理,ADL包括穿衣、洗澡、吃饭、上床或下床、如厕以及控制大小便6项。
结果 共有1 343例老年人存在ADL受限(24.4%),其中女性、受教育水平低、年龄大、丧偶、慢性疾病数量多,自评健康较差的老年人,易发生ADL受限。主成分分析显示,心理维度权重最大,其次是认知维度,运动维度权重最低。在控制年龄、性别、居住环境、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婚姻、吸烟饮酒、慢性疾病数量以及自评健康等混杂因素后,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运动能力下降(OR = 0.581, 95%CI 0.501~0.674)、抑郁(OR = 0.426, 95%CI 0.368~0.493)、视听力受损(OR = 0.813, 95%CI 0.699~0.947; OR = 0.684, 95%CI 0.578~0.809)、超重(OR = 1.203, 95%CI 1.014~1.428)和肥胖(OR = 1.584, 95%CI 1.312~1.912)是老年人ADL受限的独立危险因素。
结论 内在能力下降是老年人ADL受限的预测因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神经反馈训练对老年人认知功能效果的系统综述
蒋长好, 黄辰, 高晓妍, 戴元富, 赵国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8): 903-90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8.006
摘要202)   HTML22)    PDF(pc) (1167KB)(103)    收藏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系统综述神经反馈训练对老年人大脑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构建PICO架构,检索建库至2023年7月PubMed、Web of Science、ProQuest和中国知网有关神经反馈训练对老年人认知干预的随机对照试验,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质量学评价,并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纳入文献15篇,分别来自10个国家,共计520例被试。纳入研究的被试包括健康老年人和轻度认知障碍老年人,所涉及的神经反馈波形有α波、β波、θ波、β/α波、感觉运动节律波;干预时长为20~90 min,干预频率有12周30次的长期干预,也有1周8次的短期高频干预;健康结局集中体现于认知功能方面,包括记忆功能、注意功能、抑制控制功能和执行功能。
结论 神经反馈训练有助于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缓解认知老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脑卒中领域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王海芳, 徐敏杰, 李颖, 雷筱菁, 常静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2): 1405-141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12.005
摘要202)   HTML35)    PDF(pc) (17531KB)(132)    收藏

目的 探讨功能性近红外光谱技术(fNIRS)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现状和前沿热点。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 Core Collection (WoSCC)数据库建库至2023年7月有关脑卒中和fNIRS的相关文献。采用VOSviewer、CiteSpace和Scimago软件对发文量、国家(地区)和机构、国际合作、共引参考文献、共现关键词和突发关键词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379篇文献。该领域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但研究前期略有波动。发文量前5的机构中中国的机构占据4位。共现分析显示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和波士顿儿童医院两个机构在合作关系中处于中心地位。本研究中涉及1 787位作者,核心作者120位,最常被引用的前5位作者分别是Li Zengyong、Li Wenhao、Huo Congcong、Dou Zulin和Song Ying。该领域发表期刊主要集中在神经学、精神学、眼科学、临床医学等学科。期刊双图叠加显示,医学、临床和神经病学等学科与心理学、教育学、社会学等学科之间存在一定关联。关键词共现与聚类分析表明,研究聚焦于脑卒中康复,整合多种技术模式,强调创新训练策略和脑区激活连接的探索。fNIRS在脑卒中领域的研究进展显示,初期采用光电二极管设备用于脑缺血再灌注监测。随后,通过改进激光光源、雪崩二极管、单一任务实验设计和经颅直流电刺激等手段,进行皮质激活的精细研究。此后,研究拓展至全脑检测、多模态刺激以及虚拟现实技术与视听刺激相结合,显著增强了脑区激活效果。直至脑机接口技术的应用促进运动功能的直接修复。

结论 fNIRS技术在脑卒中领域研究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重点为脑卒中后的康复,结合多模态融合、脑-机接口和虚拟现实与感官刺激等技术实现实时监测与个性化神经康复训练策略,注重多学科交叉、创新研究拓展与新技术应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老年人心理社会干预与心理健康的系统综述
唐家玉, 邱服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0): 1164-1170.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10.007
摘要192)   HTML18)    PDF(pc) (1114KB)(127)    收藏

目的 系统综述心理社会支持相关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
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8月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和中国知网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效益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来自西班牙、智利、加拿大、芬兰、英国、韩国和美国,主要来源于精神病学、老年人心理健康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7年之后。研究对象年龄60~80岁,共1 258例。干预方式包括普拉提、正念训练、行为激活、认知刺激、日常困难问题解决训练、疼痛和抑郁症状管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护理协调、团体运动锻炼(如循环训练、踏板训练或橡皮筋训练)、水上运动等;干预频率为每次30~120 min,每周1~9次,低~高强度,持续4~64周;干预场所包括体育场馆、社区卫生保健中心、老龄化服务机构;干预人员包括运动治疗师(瑜伽)、心理学家、健康专业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卫生保健人员。所有干预都在有监督的情况下执行。心理社会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认知功能、自我效能;减轻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抑郁情绪或孤独感;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社会融合感,显著改善疼痛等。
结论 心理健康干预(心理干预或支持、社会干预或支持、心理社会干预)、心理健康相关的干预(身体活动干预)有益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社会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认知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与福祉4个方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肌少症老年人运动康复的健康效益: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乔虎军, 郝鑫, 刘晓燕, 王国祥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1): 1296-1303.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0.003
摘要191)   HTML16)    PDF(pc) (1167KB)(111)    收藏

目的 分析肌少症老年人疾病与功能特点、主要运动康复干预方案及其健康效益。

方法 检索2013年至2023年PubMed、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和中国知网关于肌少症老年人参与运动康复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对检索文献进行质量评价,运用ICD-11和ICF分类体系,根据PRISMA推荐的PICO架构报告各系统综述的人群疾病与功能、运动康复干预及其健康效益。

结果 最终纳入7篇英文系统综述,分别来自荷兰、西班牙、中国、巴西和墨西哥5个国家,共涉及98项相关随机对照试验,包括19 794例参与者。研究涉及老龄化、康复、营养、公共卫生、身体锻炼等领域,发表时间为2018年至2023年。肌少症运动康复干预有3种方式:运动康复、运动康复结合补充营养和运动康复结合护理。运动康复干预主要包括有氧训练、抗阻运动、步态训练、力量训练、平衡和柔韧性训练。干预频率为每次6~150 min,每周1~5次;干预强度为低至高等;干预持续6~144周。运动康复对肌少症老年人的健康效益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改善身体功能与结构,提升活动和参与。在身体功能与结构方面,有助于改善肌力、肌肉控制和协调、步态功能、平衡功能、腿部伸展、腿举、背部力量以及握力,提高肌肉质量;在活动和参与方面,能够显著改善身体活动表现,如步行速度和5次坐立测试时间。

结论 肌少症老年人采用的运动康复干预主要分为运动康复、运动康复结合补充营养和运动康复结合护理。运动康复可以改善肌少症老年人身体功能与结构,提升活动和参与。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ICD-11和ICF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康复干预方案及其健康效益: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张园, 杨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2): 1377-1385.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12.002
摘要187)   HTML24)    PDF(pc) (1361KB)(71)    收藏

目的 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ICD-11)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对不同类型运动康复及相关干预对脊髓损伤患者身体结构和功能、活动和参与、生活质量的影响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

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收集2015年1月至2023年1月公开发表的有关脊髓损伤患者运动康复及其健康效益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8篇英文文献,来自加拿大、美国、韩国、澳大利亚、巴西和荷兰,主要来源于物理医学与康复、神经医学与康复、运动干预等领域,发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5年至2021年。共涉及165项随机对照试验,2 746例参与者,年龄18~65岁。疾病类型包括脊髓损伤(完全性、不完全性)、四肢瘫、截瘫(胸椎、腰椎和骶椎损伤)、运动神经元损伤(上、下)。干预包括3类:被动干预,采用运动辅助设备,如动力外骨骼辅助机器人、电自行车等,以及功能性电刺激;主动干预,如步进运动,平地训练、户外行走和进行日常生活活动等;混合干预(主动+被动),运动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运动与运动辅助设备相结合。干预频率为每次10~240 min,每周2~18次,干预强度为低~剧烈,持续1~456周。干预场所主要涉及家庭、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运动场馆。干预可改善心血管,提高腿部血流速度;改善肌肉骨骼结构与提高肌肉力量、耐受性、柔韧性;减缓痉挛,提高神经系统的反射兴奋性;提高步态速度,增加步行距离;提高功能独立性水平,如改善排便规律;改善身体健康状况,如降低痉挛程度、减少药物使用(如巴氯芬)、提高感染免疫反应水平、降低患病风险(血管性痴呆和呼吸系统疾病);改善心理状况。

结论 本研究基于ICD-11和ICF构建脊髓损伤患者参与主动或被动运动康复及相关干预的研究架构。脊髓损伤患者可通过被动干预(运动辅助设备、功能性电刺激)、主动干预(步进运动、户外行走等)、混合干预(运动与功能性电刺激相结合、运动与运动辅助设备相结合)改善身体结构与功能,提高活动和参与水平,改善生活质量与福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粗大动作技能与执行功能发展的特点及关系
宋以玲, 任园春, 朱飞龙, 匡冬青, 曹庆久, 林杨, 王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1): 1-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1.001
摘要179)   HTML19)    PDF(pc) (1187KB)(125)    收藏

目的 探讨学龄期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的粗大动作技能和执行功能的发展特点及其相关关系。

方法 2020年11月至2021年5月于北京大学第六医院和北京市海淀区万泉小学招募90例ADHD儿童,从该小学另募集年龄和性别匹配的正常发育儿童90例。采用儿童粗大动作发展测试量表第三版(TGMD-3)评估儿童的粗大动作技能,采用Stroop色词测验(SCWT)、Rey-Osterrich复杂图形测验(ROCFT)、连线测验(TMT)分别评估儿童的抑制控制、工作记忆和认知灵活性。

结果 ADHD儿童TGMD-3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儿童(t = -6.275, P < 0.001),SCWT、ROCFT、TMT测试结果均差于正常儿童(|t| ≥ 1.986, P ≤ 0.05)。ADHD儿童的TGMD-3得分与字义反应时(r = -0.261)、字义错误数(r = -0.404)、颜色错误数(r = -0.326)呈负相关(P < 0.05),与延时结构记忆得分(r = 0.228)呈正相关(P < 0.05),与TMT-A反应时(r = -0.255)、TMT-A错误数(r = -0.329)、TMT-B反应时(r = -0.214)、TMT-B错误数(r = -0.474)呈负相关(P < 0.05)。分层线性回归分析显示,ADHD儿童的TGMD-3得分仅对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测试结果具有预测作用(P < 0.05),解释率分别为8.7%和22.5%。

结论 ADHD儿童的粗大动作技能和执行功能均存在发育滞后,且两者之间有一定关联,其中,粗大动作技能水平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抑制控制和认知灵活性的发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改良八段锦身体活动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效果
陈珺雯, 陈谦, 陈程, 李淑月, 刘玲玲, 吴存书, 龚翔, 鲁俊, 许光旭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1): 74-80.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1.010
摘要179)   HTML19)    PDF(pc) (1197KB)(95)    收藏

目的 探究改良八段锦运动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心肺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3年1月至9月南京市栖霞区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4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1)和试验组(n = 21),对照组予以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增加改良八段锦运动训练,共4周。干预前后分别采用峰值摄氧量(VO2peak)、无氧阈(AT)、峰值氧脉搏(VO2peak/HR)、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峰值呼气流速(PEF)、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Berg平衡量表(BB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

结果 干预后,对照组VO2peak、AT,以及FMA-UE、BBS和MBI评分改善(|t| > 2.256, |Z| > 2.936, P < 0.05),试验组VO2peak、AT、VO2peak/HR、FVC、FEV1、PEF,以及FMA-UE、BBS和MBI评分显著改善(|t| > 4.390, |Z| > 3.451, P < 0.001),除BBS和MBI外,其余指标试验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t| > 4.136,|Z| > 2.751,P < 0.01)。

结论 改良八段锦运动训练有助于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心肺功能和上肢运动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预康复对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的有效性:系统综述的系统综述
史佳伟, 李凌宇, 杨浩杰, 王琴潞, 邹海欧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9): 1057-1064.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9.009
摘要178)   HTML20)    PDF(pc) (1122KB)(95)    收藏

目的 对术前预康复训练对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功能影响的系统综述进行系统综述。

方法 检索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Web of Science、万方数据库、中国知网和维普数据库收录关于术前预康复训练应用于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功能的系统综述或Meta分析,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3年3月10日。采用AMSTAR对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对纳入文献中不重复原始文献中的数据进行更大范围Meta分析。

结果 共纳入10项系统综述/Meta分析。与常规康复比较,术前预康复训练能减少术后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MD = -1.34, 95%CI -1.94~-0.74, P < 0.001)和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MD = -1.04, 95%CI -1.69~-0.40, P = 0.001),缩短住院时间(MD = -1.01, 95%CI -1.66~-0.36, P = 0.002),增强术后3个月肌力(SMD = 0.63, 95%CI 0.30~0.97,P < 0.001)。

结论 术前预康复训练有助于促进全膝关节置换术患者术后膝关节功能恢复,增强术后3个月的肌力,缩短住院时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对肌少症老年人肌肉衰减状况及平衡能力的效果
杨雅楠, 穆丽萍, 邢凤梅, 薛新宏, 王晓光, 陶徉聿, 孙竹梅, 张小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8): 869-874.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8.001
摘要177)   HTML24)    PDF(pc) (1158KB)(216)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对肌少症老年人肌肉衰减和平衡能力的效果。
方法 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便利抽取河北省石家庄市丽水湾社区和书香苑社区的124例肌少症老年人,抛硬币法将书香苑社区的62例老年人设为对照组,丽水湾社区的62例老年人设为干预组。干预组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包括行为态度、行为、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5个方面;对照组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共干预12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握力、5次坐立试验时间、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ASM)、6 m步速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握力、RASM、6 m步速和BBS评分显著提高,5次坐立试验时间显著缩短(|Z| > 6.257, |t| > 28.643, P < 0.001),且均优于对照组(|Z| > 2.288, |t| > 3.177, P < 0.05)。
结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可有效改善肌少症老年人的肌肉衰减,提高平衡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核心稳定性训练干预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及表面肌电的效果
马圣楠, 柯竟悦, 董洪铭, 李建萍, 张洪浩, 刘超, 沈双, 李古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8): 882-88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8.003
摘要175)   HTML26)    PDF(pc) (2001KB)(165)    收藏

目的 观察核心稳定性训练对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动态平衡和表面肌电的效果,分析动态平衡指标与表面肌电的相关性。
方法 2022年3月至12月,滨州医学院烟台附属医院前交叉韧带重建术患者32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16)和试验组(n = 16)。对照组给予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核心稳定性训练,共6周。于治疗前后分别进行美国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和国际膝关节评分委员会膝关节主观评价表(IKDC)、动态平衡功能和表面肌电评定,并对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与动态平衡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干预后,两组HSS和IKDC评分均显著增加(|Z| > 3.526, |t| > 63.544, P < 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Z = -2.392, t = 2.650, P < 0.05);两组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长度均增加,内外侧位移减小(|t| > 2.368, Z = -3.516, P < 0.05),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 > 2.497, Z = -3.091, P < 0.05);试验组臀大肌和臀中肌RMS明显增加(t = -5.900, Z = -2.741, P < 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 = 3.930, Z = -3.260, P < 0.01)。干预后所有患者臀大肌、臀中肌RMS与步态线长度、单支撑线长度呈正相关,与内外侧位移呈负相关(|r| > 0.502, P < 0.01)。
结论 核心稳定性训练可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和动态平衡,增强臀大肌和臀中肌的激活程度,且动态平衡与表面肌电具有高度相关性。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中枢-外周-中枢”理论的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针刺干预脑卒中患者中枢及上肢功能的效果
王海云, 王寅, 周信杰, 何爱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8): 919-925.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8.008
摘要174)   HTML27)    PDF(pc) (1111KB)(124)    收藏

目的 观察基于“中枢-外周-中枢”理论的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针刺对弛缓期脑卒中患者中枢及上肢功能的效果。
方法 2018年9月至2021年12月,广东省工伤康复医院脑卒中康复科和颅脑损伤康复科的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患者12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1 (n = 40)、对照组2 (n = 40)和试验组(n = 40)。3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1给予针刺治疗,对照组2给予阳极tDCS,试验组给予两者结合治疗,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定,脑电图检测脑对称指数(BSI),肌电图检测患侧上肢肱三头肌、肱二头肌、腕伸肌、腕屈肌群均方根值(RMS)。
结果 对照组1脱落2例,对照组2和试验组各脱落1例。治疗后,各组FMA-UE和MBI评分均显著升高(t > 11.757, P < 0.001),试验组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P < 0.001);对照组2和试验组脑电BSI下降(t > 2.324, P < 0.05),试验组BSI低于对照组2 (P < 0.05);各组肱二头肌肌电RMS均明显增加(t > 2.953, P < 0.01),试验组大于对照组1和对照组2 (P < 0.05);对照组1和试验组腕屈肌和肱三头肌肌电RMS增加(t > 2.230, P < 0.05),且试验组高于对照组1 (P < 0.05);仅试验组腕伸肌肌电RMS明显增加(t = 3.350, P < 0.01)。
结论 基于“中枢-外周-中枢”理论的经颅直流电刺激结合针刺可以有效改善弛缓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改善大脑半球不对称性,提升患侧上肢肌群的激活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高压氧治疗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干预脑卒中患者踝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效果
孙藤方, 任梦婷, 杨琳, 王耀霆, 王红雨, 闫兴洲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8): 875-881.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8.002
摘要172)   HTML25)    PDF(pc) (1150KB)(107)    收藏

目的 观察高压氧治疗(HBOT)联合重复外周磁刺激(rPMS)对脑卒中患者踝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的效果。
方法 2022年4月至2023年3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脑卒中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2)、rPMS组(n = 32)和联合组(n = 32)。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治疗;rPMS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rPMS治疗;联合组在rPMS组基础上增加HBOT,连续2周。治疗前后比较患侧足底负重比例、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患侧踝背屈主动活动度(AROM)、胫骨前肌和腓肠肌最大等长收缩时的积分肌电值(iEMG)。
结果 每组均脱落2例,共纳入90例,治疗期间无任何不良事件发生。治疗前,各组患侧足底负重比例、BBS评分、患侧踝背屈AROM、胫骨前肌和腓肠肌iEMG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 < 2.070, P > 0.05)。治疗后,各组所有指标均显著改善(|t| > 27.004, P < 0.001),联合组显著优于rPMS组和对照组(P < 0.001);除患侧足底负重比例外,其余各项指标rPMS组均显著优于对照组(P < 0.001)。
结论 rPMS可以促进脑卒中患者踝运动功能和平衡能力恢复,与HBOT联合疗效更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有效性的系统评价与Meta分析
王贺, 韩靓, 阚梦凡, 于少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9): 1048-1056.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9.008
摘要172)   HTML29)    PDF(pc) (1344KB)(130)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效果,并比较不同电刺激治疗的效果。

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维普和万方数据库,搜集从建库至2023年2月14日发表的关于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和Stata 14.0软件分别进行Meta分析和网状Meta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18篇文献,共1 310例患者。与单纯常规康复疗法相比,电刺激联合常规康复疗法可提高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功能评分(MD = 8.17, 95%CI 6.90~9.45, P < 0.001)和改良Barthel指数评分(MD = 11.80, 95%CI 10.18~13.42, P < 0.001),降低视觉模拟评分(MD = -1.68, 95%CI -2.03~-1.32, P < 0.001)和水肿评分(MD = -0.98, 95%CI -1.18~-0.79, P < 0.001)。改善上肢功能方面的最优排序为中频电疗>电针>低频电疗>常规康复疗法;改善疼痛方面的最优排序为电针>中频电疗>低频电疗>常规康复疗法。

结论 电刺激疗法能够缓解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和水肿,并提高患者上肢运动能力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其中在改善上肢功能方面中频电疗效果最好,在缓解疼痛方面电针疗效最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基于WHO-FICs的研究
王少璞, 杨亚茹, 邱卓英, 杨剑, 姚梅林, 孙宏伟, 邹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9): 993-1003.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9.001
摘要172)   HTML25)    PDF(pc) (1092KB)(96)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典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心理功能障碍,探讨如何构建针对IDD儿童的典型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及心理干预方法。

方法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架构,分析IDD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功能,构建心理健康服务架构并提出心理健康干预方法。

结果 IDD儿童面临的典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疾病主要有6类:情绪障碍(焦虑症和抑郁症)、行为障碍(破坏性障碍、挑战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创伤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自杀和自我伤害、学习障碍(发育性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为IDD儿童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涉及6个方面:领导力与治理、筹款、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心理健康技术以及信息和研究。精神卫生服务贯穿从预防、治疗、康复到健康促进的连续卫生服务。为IDD儿童提供3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识别和诊断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分析环境因素。心理健康服务干预主要涉及抗抑郁药、心理治疗、压力管理培训、体育锻炼训练,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建议和支持5类;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在医院、康复机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提供。针对IDD儿童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法。

结论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IDD儿童典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心理功能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了IDD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架构,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连续体构建了IDD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方法体系,并且运用WHO-FICs对IDD儿童的功能进行描述和编码,运用ICHI-β3对相关的心理干预进行编码和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神经电生理的效果
陈本梅, 蒋理想, 仇慕磊, 王传杰, 陶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0): 1201-1207.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10.012
摘要172)   HTML22)    PDF(pc) (1304KB)(138)    收藏

目的 探讨1 Hz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联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及患侧皮质神经电生理的效果。
方法 选择2022年10月至202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金山医院收治的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15)、磁刺激组(n = 15)、镜像疗法组(n = 15)和联合组(n = 15)。各组均给予内科治疗和常规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空载磁刺激和假镜像疗法,磁刺激组给予1 Hz低频rTMS和假镜像疗法,镜像疗法组给予空载磁刺激和镜像疗法,联合组给予1 Hz低频rTMS联合镜像疗法,共4周。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和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估患侧上肢运动能力,经颅磁刺激仪测定患侧皮质的运动诱发电位(MEP)振幅及中枢传导时间(CMCT)。
结果 治疗后,各组FMA-UE评分、ARAT评分、MEP振幅均显著提高(|t| > 3.854, P < 0.001),CMCT均显著缩短(t > 5.967, P < 0.001)。与对照组比较,磁刺激组、镜像疗法组和联合组FMA-UE评分、ARAT评分和MEP振幅更高,CMCT更短(P < 0.05);与磁刺激组和镜像疗法组比较,治疗后联合组FMA-UE评分、ARAT评分和MEP振幅更高,CMCT更短(P < 0.05)。各组FMA-UE评分、ARAT评分与MEP振幅呈显著正相关,与CMCT呈显著负相关(R2 > 0.804, P < 0.001)。
结论 1 Hz低频rTMS联合镜像疗法有助于脑卒中后脑功能重塑,促进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恢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不同神经肌肉训练方法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效果的比较
张冠聪, 黄秋晨, 顾蕊, 刘四海, 胡春英, 刘克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9): 1090-1097.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9.013
摘要171)   HTML30)    PDF(pc) (1129KB)(112)    收藏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神经肌肉训练方式对早期膝骨关节炎(KOA)膝关节疼痛和运动能力的效果。

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于北京博爱医院和社区选取早期KOA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分别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神经肌肉运动训练(NEMEX)和联合治疗训练(PNF+NEMEX),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角度重现测试、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运动前反应时差值(VM-VL)、膝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10米步行测试(10MWT),以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量表(KOOS)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改善(|t| > 2.532, P < 0.05)。组间比较,VAS评分A组 < C组 < B组;角度重现差值C组 < A组 = B组;VM-VL差值A组 = C组 < B组。

结论 PNF、NEMEX和PNF+NEMEX均可改善早期KOA患者的疼痛,提高膝关节运动功能;PNF缓解疼痛最有效,联合治疗改善膝关节功能作用更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功能性近红外光谱应用于康复领域的可视化分析
张宁, 杨远滨, 田浩林, 万梦莹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0): 1171-1178.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10.008
摘要166)   HTML16)    PDF(pc) (5722KB)(135)    收藏

目的 对近10年功能性近红外光谱(fNIRS)应用于康复领域相关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前沿进行可视化分析。
方法 检索2003年1月至2022年12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中fNIRS应用于康复领域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6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828篇文献,年发文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李增勇,发文量最多的国家是美国,发文量最多的机构是卡罗林斯卡学院。热点关键词包括儿童、脑卒中、激活、生活质量、脑瘫等。突现强度排在前列的关键词包括早期干预、言语知觉、脑瘫、可塑性、脊髓损伤、物理治疗、视觉反馈、帕金森病等。聚类分析显示,近10年fNIRS于康复领域的应用涉及物理治疗、言语治疗、作业治疗以及手术的预康复和早期康复,主要集中于6大主题:脑卒中患者运动功能康复、认知功能康复、听力及言语功能康复、脑瘫儿童功能康复、重症康复心肺功能监测、慢性疾病长期康复护理。fNIRS应用于脑卒中患者神经康复的研究占据较大的比重。
结论 fNIRS应用于康复领域相关研究的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未来可持续关注fNIRS在研究神经疾患损伤和恢复机制中的应用,尤其是各种康复干预手段对皮质可塑性的影响以及病因学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的康复医师胜任力调查
杨延砚, 邱卓英, 于博洋, 刘小燮, 刘京宇, 熊可慧, 吕明瀚, 褚红玲, 周谋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1): 1241-1248.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11.001
摘要165)   HTML11)    PDF(pc) (1668KB)(84)    收藏

目的 调查参与国家紧缺人才(康复医师)培训项目师资和学员的康复胜任力。

方法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设计康复医师康复胜任力问卷,于2023年9月通过“问卷星”网络发放并回收。

结果 共回收问卷911份,来自27个省级行政区,其中师资问卷426份,学员问卷485份。师资组平均年龄长于学员组,参加工作的年限和从事康复医学专业的年限均较长,学位结构和职称结构均更高。问卷整体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 = 0.988,各领域内部一致性信度Cronbach α > 0.9。问卷结果展示的RCF各维度结构与其理论先验模型一致。两组医师在康复胜任力各个领域的胜任力与行为以及活动与任务的自评分均高于中间水平,师资组各领域平均自评分高于学员组〔(3.42±0.68) vs. (2.73±0.80), P < 0.001〕。学员自评胜任力总分受性别和从事康复医学专业年限影响(P < 0.001):女性学员总自评分比男性低9.65分(95%CI 4.386~14.914);学员每多从事康复医学专业1年,总自评分多1.78分(95%CI 1.140~2.419)。

结论 RCF的结构和内容可以用于评价康复医师的胜任力。康复医师胜任力问卷具有较好的结构效度、内容效度和一致性信度。基于RCF的结构和内容,可以开发专业化的康复医师继续教育培训课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