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三维动态捕捉系统结合表面肌电在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估中的应用
李京月,张通,王亚囡,王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11): 1241-1246.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11.001
摘要1284)   HTML36)    PDF(pc) (1179KB)(369)    收藏

目的 应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结合表面肌电分析脑卒中患者和健康人上肢触碰试验的运动学和生理学特点,并探讨其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定的价值。

方法 2019年1月至8月,采用三维动态捕捉系统Qualisys结合表面肌电,记录上肢和手Brunnstrom Ⅴ期、改良Ashworth量表分级≤ 1级的北京博爱医院40例恢复期脑卒中偏瘫患者患侧上肢(偏瘫组)和40例健康成年人优势侧上肢(对照组)执行目标触碰任务时,肩、肘、腕关节和前臂的三维运动角度及相关肌肉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偏瘫组结果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间的关系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结果 偏瘫组肩关节内旋、屈曲,肘关节伸展,腕关节屈曲、尺偏角度绝对值较对照组增大(|t| > 2.321, P < 0.05),而肩关节内收,前臂旋前较对照组显著减小(|t| > 6.426, P < 0.001)。偏瘫组上肢各关节角度与FMA-UE评分间无相关性(P > 0.05)。偏瘫组上斜方肌、三角肌前部、三角肌中部、肱二头肌、胸大肌、旋前圆肌、肱桡肌、指伸肌RMS小于对照组(|t| > 2.068, P < 0.05);肱三头肌RMS大于对照组(t = -2.652, P < 0.05)。偏瘫组上斜方肌RMS与FMA-UE评分显著负相关(r = -0.585, P < 0.001),旋前圆肌RMS与FMA-UE评分显著正相关(r = 0.589, P < 0.001)。上斜方肌和旋前圆肌RMS是FMA-UE评分的独立影响因素(P < 0.01)。

结论 三维动态捕捉系统结合表面肌电可作为有效评估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的一种客观手段。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2021年度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报告
张元鸣飞,杨延砚,张娜,刘京宇,刘小燮,张之良,周谋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12): 1365-137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12.001
摘要1122)   HTML115)    PDF(pc) (13066KB)(821)    收藏

目的 从医疗机构康复医疗服务结构、环节、结局质量等方面,对2020年全国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康复医院的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进行分析。

方法 数据来源于国家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信息系统,2021年度调查全国全部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康复医院,包含中医、中西医结合综合医院共9 138家2020年相关数据,其中2 676家抽样调查医院配置了康复医学病房,数据清洗后实际共纳入2 268家医院数据,进行康复医疗服务统计分析。并选取2017年至2020年均参与康复医学科调查表填报共6 336家医院进行康复医学科病房设置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分析。

结果 在2021年度报送数据9 138家综合医院中,仅2 676家设置有康复医学病房,其中委管委属综合医院中3家尚未设置病房。综合医院中,57.92%医院的平均每床配置医师数、80.44%医院的平均每床配置康复治疗师数、53.92%医院的平均每床配置护士数未达到国家要求,且各地区康复医学科每床平均配置康复医务人员数量差距较大。综合医院骨科、神经内科病房、重症医学科病房早期康复介入率分别为13.20%、18.90%、29.25%。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出院患者平均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改善率为76.35%,康复专科医院出院患者ADL改善率为64.30%。

结论 我国康复医学专业医疗服务与质量安全整体稳中有升,同质化程度进一步加强。目前存在的突出问题:2020年全国多数综合医院未配置康复医学科病房,且全国康复医务人员总量不满足要求、分布不均;康复早期介入不足,康复治疗效果尚有提升空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慢性意识障碍康复中国专家共识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 中国康复医学会,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2): 125-13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2.001
摘要817)   HTML96)    PDF(pc) (1200KB)(816)    收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产后腹直肌分离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封盼盼,孙武东,曲艺,宋鹏飞,马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9): 1065-1073.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9.009
摘要779)   HTML97)    PDF(pc) (1085KB)(744)    收藏

腹直肌分离是产后女性常见疾病,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理和心理健康。康复治疗是腹直肌分离的主要干预方式。神经肌肉电刺激和运动疗法均能有效治疗产后腹直肌分离,但最佳治疗方案尚未明确。后续还需开展多中心、大样本研究,对治疗参数进行比较。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近10年国内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康复的可视化分析
黄秋玉,刘华,荣湘江,贾明月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8): 939-95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8.010
摘要752)   HTML63)    PDF(pc) (8737KB)(310)    收藏

目的 对近10年国内外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康复领域的研究热点和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

方法 检索2011年至2021年CNKI和PubMed中有关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与呼吸康复或肺康复相关的文献,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估,筛选出中高质量文献,采用CiteSpace分析发文量和关键词。

结果 共纳入英文文献2 477篇,中文文献3 308篇。国内外慢性呼吸疾病康复领域相关文献发文量整体上呈波动式上升。国外文献中63篇PEDro量表评分4~9分,平均5.44分;国内文献78篇PEDro量表评分5~8分,平均5.21分。国内研究主要集中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的肺康复方法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和肺功能的影响,COPD并发心脏相关疾病发生发展的过程,以及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护理干预、社区康复和健康教育的效果,探索精准化肺康复评估等;而国外主要研究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患者的身体活动能力和运动能力,强调患者的自我管理,并关注并发主动脉瓣狭窄等其他疾病的交叉研究,将“身体活动”和“运动锻炼”等作为研究前沿。

结论 国外肺康复计划涉及多种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要求多学科团队协作,强化患者家庭自我管理,重点关注运动训练后患者身体活动能力、运动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变化;而国内侧重研究住院期COPD患者的肺康复,特别是中国传统锻炼方法。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温针灸治疗肩袖损伤的效果
曾晓霞,林荣,杨芳洁,肖鸿伟,苏雁,黄承武,何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5): 609-615.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5.017
摘要739)   HTML22)    PDF(pc) (1131KB)(539)    收藏

目的 观察温针灸对肩袖损伤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2019年1月至2020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康复医院肩袖损伤患者7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5)和试验组(n = 35),两组均接受Mulligan动态关节松动术和肩袖肌群肌肉能量技术(MET)治疗,试验组另于肩髃、巨骨、肩前、肩贞予温针灸,连续治疗2周。治疗前后采用肩关节疼痛与功能障碍指数(SPADI)、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肩关节活动度(ROM)、肩关节等速肌力测试进行评定,随访观察并发症发生和复发情况。结果 对照组脱落5例,试验组脱落4例。治疗后,两组SPADI评分、VAS评分均显著降低(|t| > 5.039, P < 0.001),ROM、等速肌力测试R值明显提高(|t| > 2.751, P < 0.01)。试验组SPADI评分、VA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 3.616, P < 0.001);ROM,前屈、后伸、内收、外展等速肌力测试R值高于对照组(|t| > 2.214, P < 0.05)。结论 温针灸联合康复训练可进一步缓解袖损伤患者肩关节疼痛,提高肩关节活动度,促进肌力恢复,改善肩关节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神经肌肉训练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疗效
杨云,张鸿悦,章耀华,刘晓磊,解焕鑫,李强,李佳,杨华清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7): 759-763.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7.003
摘要704)   HTML44)    PDF(pc) (1162KB)(483)    收藏

目的 观察神经肌肉训练对髋关节撞击综合征的临床疗效。

方法 2017年1月至2021年11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康复医院就诊的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27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13)和观察组(n = 14)。两组接受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增加神经肌肉训练。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髋关节屈伸峰力矩(PT)、Y平衡测试(YBT)和简化国际髋关节评分(iHOT-12)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VAS评分、髋关节屈伸PT、YBT评分和iHOT-12评分明显改善(|t| > 3.628, P < 0.01),对照组VAS和髋关节屈伸PT明显改善(|t| > 3.409, P < 0.01);观察组VAS评分、髋关节屈伸PT、YBT评分和iHOT-12评分均优于对照组(|t| > 2.067, P < 0.05)。

结论 神经肌肉训练可有效缓解髋关节撞击综合征患者的疼痛,增加髋关节肌力和协调能力,提高髋关节稳定性和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ICF的作业治疗: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
杨晓龙,杨亚茹,邱服冰,郭凤宜,黄锦文,曹磊,张甜甜,宋为群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6): 621-62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6.001
摘要687)   HTML70)    PDF(pc) (1625KB)(873)    收藏

目的 研究《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在作业治疗中的理论架构、方法体系及其在临床实践中的系统应用。方法 基于ICF理论,结合世界作业治疗师联合会的相关政策文件,分析作业治疗发展的理论架构,探讨基于ICF框架下临床情境下系统化的作业治疗。结果 基于ICF构建作业治疗的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明确现代康复服务中综合作业治疗干预的目标、原则与应用方法。作业治疗干预目标是通过多学科、跨领域地应用综合作业治疗方案,提高个体的活动和参与,使功能最佳化。作业治疗基于生物-心理-社会模式,坚持以人为本和功能定向的原则,在不同情景下实施个性化的干预方案。在临床实践中,建议系统应用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健康分类家族,构建系统化的作业治疗服务体系,即功能与需求分析(ICHI)-功能分类、评估及编码(ICF)-疾病分类、诊断及编码(ICD)-作业治疗干预(ICHI)。结论 构建了基于ICF的作业治疗理论架构与方法体系,建立了综合性的临床作业治疗应用模式,明确了以活动和参与为导向的作业治疗干预目标,提高了作业治疗的系统化、结构化、标准化及精细化水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Azure Kinect骨骼追踪的腕关节活动度测量方法
张文波,瞿畅,周建萍,张小萍,张啸天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8): 981-988.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8.014
摘要684)   HTML17)    PDF(pc) (2899KB)(410)    收藏

目的 使用体感捕捉设备Azure Kinect,实现腕关节活动度的自动测量。

方法 利用Azure Kinect识别人体肘、腕、手掌、指尖等关节点的空间坐标,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测量位姿;运用霍尔特双参数指数平滑法、骨长约束法对获取的关节点数据进行平滑处理,消除抖动,通过空间向量关系计算多帧角度的平均值,实现腕关节活动度的自动测量。2021年5月至10月,采用上述方法对5例健康受试者的腕关节各科目进行5次×10组测量试验。

结果 得到腕关节各科目的 R 1值均处于83和127之间,且数值居中。该方法测量结果与增强现实技术尺子、二维影像测量结果有极强相关性(r > 0.990),最大误差在1.61°以内。

结论 Azure Kinect腕关节角度测量方式与传统测量方式测量结果无明显差异,可以应用于腕关节活动度的测量,并满足实时测量要求。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儿童下肢截肢及其功能康复的流行病学与临床特征
顾蕊,田罡,黄秋晨,刘克敏,闵红巍,冯建璞,王安庆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7): 753-758.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7.002
摘要680)   HTML25)    PDF(pc) (9245KB)(153)    收藏

目的 分析儿童下肢截肢及其康复的流行病学特点与临床特征,阐述儿童截肢的原因及截肢后并发症的情况。

方法 选择2016年1月至2021年3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下肢截肢儿童51例,分析截肢原因与截肢后并发症的相关性。

结果 创伤性截肢占58.82%,主要原因为交通事故(70%);疾病性截肢占41.18%,主要原因为先天性肢体畸形(80.95%)。创伤性截肢后发生残端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预期更高(P < 0.05);疾病性截肢后发生残端并发症的可能性较预期更低(P < 0.05)。

结论 交通事故是儿童创伤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其临床特征是不良残端发生率高,主要原因是软组织异常,大部分病例需要通过残端修整术改善不良残端而达到装配假肢恢复行走的目的。先天性胫骨假关节是儿童疾病性截肢的主要原因,往往经历长期的保肢治疗后仍不能避免截肢的结局。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双语训练改善老年人认知功能的系统综述
轩文如,沈雨晴,周淼,封世文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5): 578-584.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5.013
摘要668)   HTML37)    PDF(pc) (1162KB)(598)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双语训练对于老年人认知功能的改善情况。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ScienceDirect、SpringerLink、万方、中国知网的相关文献,时限为2011年至2021年5月,并辅以参考文献回溯和手工检索,提取相关数据。结果 共获得有效文献21篇,来自12个国家,主要来源于医学、神经病学、心理学、生物学等相关的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7年和2019年。研究包括前瞻性研究和回顾性研究,目标群体包括健康人群、痴呆患者和阿尔茨海默病(AD)患者,主要涉及双语对老年人认知功能的影响、双语训练对认知功能改善的作用途径及其效果、老年人双语训练的局限性等。结论 双语训练能改善老年人的认知功能,提高与记忆、注意和执行功能相关的脑功能连接性,延迟AD或痴呆的发病时间。脑结构和脑功能的改善是认知功能改善的主要原因,包括脑区连接增加、改变皮质回路激活水平和保持大脑结构的完整性和可塑性等;训练效果主要表现为执行功能和知觉功能的改善,延缓认知功能减退速度,并能在短期内起效。双语训练的最终结果可能是促进语言功能,保持大脑结构完整性,使用更多神经回路补偿。相关研究缺乏统一的受试人群标准和合理的控制条件,实验设计缺乏统一范式,还需要更多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智能有氧踏车训练对不同病程脑梗死患者的效果
韩凯月,刘光亮,苏文龙,唐芷晴,张皓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7): 822-827.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7.013
摘要642)   HTML33)    PDF(pc) (1191KB)(132)    收藏

目的 探讨智能有氧踏车训练对不同病程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心肺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的影响。

方法 2019年11月至2021年11月,北京博爱医院收治的脑梗死患者138例,分层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69例。所有患者均接受药物治疗和常规康复训练,试验组加智能有氧踏车训练,共8周。于治疗前、治疗4周和治疗8周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峰值摄氧量(VO2peak)、6分钟步行试验(6MWT)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

结果 治疗后,两组FMA-LE评分、VO2peak、6MWT、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 > 6.763, P < 0.001),试验组各项成绩均优于对照组(|t| > 2.439, P < 0.05)。其中,病程< 1个月的患者比较,试验组FMA-LE评分、VO2peak和6MWT均优于对照组(|t| > 2.036, P < 0.05);病程1~3个月患者比较,试验组6MWT和MBI评分优于对照组(|t| > 2.005, P < 0.05);病程> 3~6个月患者比较,两组各项成绩均无显著性差异(|t| < 1.303,P > 0.05)。

结论 智能有氧踏车训练能促进脑梗死患者下肢运动功能、心肺功能和ADL恢复,发病后早期干预效果最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表面肌电图手势动作意图识别的系统综述
朱旭,刘静,董泽萍,仇大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9): 1032-1038.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9.005
摘要633)   HTML43)    PDF(pc) (1076KB)(1119)    收藏

目的 系统综述基于表面肌电图的手势动作意图识别的研究进展。
方法 通过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PubMed、Web of Science,搜集基于表面肌电图的手势动作意图识别的实验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12月。根据实验内容和质量筛选文献,并对其分类方法和其他影响因素进行总结性分析。
结果 共返回文献735篇,最终纳入25篇,发表时间主要集中于2012年至2021年,研究对象为正常受试者或截肢者,分类模型包含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和深度学习模型,其他影响因素包含采集方式、噪声干扰和滑动窗口大小。
结论 目前基于表面肌电信号的传统机器学习模型已得到成熟应用,深度学习模型的手势识别技术具有很大潜力。受试者的个体差异、手势分类的实时性需求和肌电设备的稳定性需求仍有待解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度的关系
郭磊,贾秀芬,刘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9): 1110-1116.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9.016
摘要633)   HTML27)    PDF(pc) (1154KB)(253)    收藏

目的 了解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度的整体水平,并探讨三者之间关系。
方法 2022年3月至4月,运用专业认同感量表、学习动机量表、学习投入度量表,对北京、山东、安徽3所公办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学校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334例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共收回有效问卷信息334份,专业认同感平均分为(3.64±0.66),学习动机平均分为(3.78±0.61),学习投入度平均分为(3.42±0.72),三者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r > 0.602, P < 0.01)。不同学校和不同年龄学生的专业认同感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不同年龄和不同年级学生的学习动机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 < 0.01),不同学校、性别、年龄、年级学生的学习投入度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学习动机在专业认同感和学习投入度之间,具有显著部分中介效应现象,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55.3%。
结论 高职康复治疗技术专业学生专业认同感、学习动机和学习投入度有待提升。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的学校,学生对康复治疗技术专业认同感差异显著,提示可能存在政策传导递减效应,应当引起高度重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静态站立及步行时生物力学变化的Meta分析
柯竟悦,马圣楠,张晓慧,李古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10): 1178-118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10.008
摘要605)   HTML15)    PDF(pc) (1429KB)(310)    收藏

目的 将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IS)患者与健康人进行比较,明确AIS患者在静态站立及步行时存在的生物力学特征的偏差。

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万方、维普数据库,检索时间均为自建库至2021年8月,纳入文献为AIS生物力学特征相关横断面研究,2名研究员独立提取数据并进行文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4软件进行分析。

结果 共纳入23项研究,1 092例研究对象。所纳入文献具有中等到高等的方法学质量。静态站立时,AIS患者足底压力中心的椭圆面积(ES = 0.69, 95%CI 0.35~1.02, P < 0.001)、前后向转移速度(ES = 0.59, 95%CI 0.29~0.89, P < 0.001)、内外向转移速度(ES = 0.47, 95%CI 0.12~0.83, P < 0.05)均大于正常对照组,而骨盆冠状面倾斜情况(ES = 0.10, 95%CI -0.16~0.36, P > 0.05)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步行中,AIS患者膝关节矢状面活动度(ES = -0.59, 95%CI -1.00~-0.17, P = 0.005)、踝关节矢状面活动度(ES = -0.55, 95%CI -0.96~-0.14, P = 0.008)均小于正常对照组,臀中肌(ES = 1.21, 95%CI 0.23~2.18, P = 0.02)、腰方肌(ES = 1.13, 95%CI 0.68~1.57, P < 0.001)、竖脊肌(ES = 1.20, 95%CI 0.75~1.65, P < 0.001)肌电活动持续时间长于正常对照组,而步速(ES = -0.12, 95%CI -0.45~0.21, P = 0.49)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亚组分析结果表明,AIS患者脊柱凹侧步长(ES = -0.37, 95%CI -0.72~-0.02, P = 0.04)小于正常对照组,而患者总体步长特征(ES = -0.22, 95%CI -0.76~0.31, P = 0.42)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 与健康人相比,AIS患者在时空特征、运动力学特征与肌电信号特征三个方面均有特征性的生物力学变化。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呼吸与骨盆外肌群收缩对凯格尔运动效果的影响
陈聪,吴娟,黄秋晨,高轶,靖华芳,廖利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8): 960-965.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8.011
摘要601)   HTML33)    PDF(pc) (1154KB)(661)    收藏

目的 研究不同呼吸和骨盆外肌群收缩对凯格尔运动训练盆底肌效果的影响。

方法 2021年10月至2022年2月,健康女性20例依次行单纯凯格尔运动,并分别在呼气、吸气时,及骨盆外肌群(腹横肌、髋内收肌群、髋外旋肌群)不同强度收缩时行凯格尔运动,超声测量膀胱底上移最大距离。

结果 与单纯凯格尔运动相比,呼气时或腹横肌收缩时行凯格尔运动,膀胱底上移距离更大(P < 0.05)。

结论 呼气结合凯格尔运动和腹横肌收缩结合凯格尔运动,对盆底肌的锻炼效果更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深度学习在阿尔茨海默病诊断中应用近5年文献的可视化分析
蒋嘉蕊,牛振东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11): 1318-1324.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11.011
摘要593)   HTML35)    PDF(pc) (5787KB)(300)    收藏

目的 对近5年在阿尔茨海默病(AD)诊断中应用深度学习的现状、研究热点和趋势进行可视化分析。

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检索2017年至2021年深度学习在AD诊断中应用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1.R3软件分别从年发文量、国家/地区、机构、作者、关键词、参考文献等方面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检索到文献306篇。发文量逐年增加。美国、韩国、英国为高影响力国家,中国科学院为发文量最多和中心性最高的机构,Liu M为发文量最多的作者。研究热点为对AD各阶段的分类研究。使用独立且具有互补性的多模态数据进行AD各阶段分类和早期预测可能成为未来趋势。

结论 深度学习主要用于对AD的分类和早期预测。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产后身体活动最佳证据研究
耿小婷,李淑英,张金燕,郭艳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7): 809-815.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7.011
摘要585)   HTML34)    PDF(pc) (1203KB)(720)    收藏

目的 总结并评价产后体育活动和锻炼方案的最佳证据。

方法 检索JBI、UpToDate、Cochrane Library、国际妇产科联盟、美国卫生保健政策研究所、英国皇家妇产科医师协会、美国妇产科医师协会、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世界卫生组织、澳大利亚健身协会、英国国家卫生医疗质量标准署、Web of Science、PubMed、CINAHL、医脉通、中国知网、万方等与产后体育活动和锻炼方案相关的文献,检索时限至2021年10月。2名研究人员分别采用AGREE Ⅱ、AMSTAR、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质量评价工具独立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15篇文献,包括4项随机对照试验、4项系统评价、1项横断面研究、1项证据总结、4项指南、1项专家共识。汇总28条证据,包括产后体育活动和锻炼的意义、障碍因素、评估、锻炼方式、强度与时间、注意事项6个方面。

结论 产后获得正确的运动锻炼知识对于促进妇女的健康和生活质量非常重要。建议证据应用时结合具体情况进行筛选,制订个体化的体育活动和锻炼方案。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和全身振动训练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干预效果的比较
刘羽多,万祥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7): 776-782.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7.006
摘要585)   HTML41)    PDF(pc) (1228KB)(357)    收藏

目的 比较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法(PNF)和全身振动训练(WBVT)对功能性踝关节不稳(FAI)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2021年5月至7月,于北京体育大学招募FAI男大学生17例,随机分为PNF组(n = 8)和WBVT组(n = 9),分别接受PNF训练和WBVT,共6周。干预前后采用Y平衡测试仪、动态平衡仪、三维测力台和运动捕捉系统进行测试。

结果 训练方法对Y平衡成绩、平均轨迹误差以及各落地后动力学参数的主效应均不显著(F < 4.090, P > 0.05),训练方法和时间对落地后踝关节屈伸活动范围的交互效应显著(F = 6.232, P = 0.030),PNF的效应量更大;时间和训练方法对左右地面反作用力峰值出现时间交互效应显著(F = 10.674, P = 0.008),WBVT组峰值出现时间更晚(P < 0.05)。

结论 PNF和WBVT对FAI患者的效果总体相当。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有氧运动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核心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
陈小明,梁冠军,李明娣,王庆娟,苏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2, 28 (6): 704-70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2.06.012
摘要579)   HTML52)    PDF(pc) (1198KB)(882)    收藏

目的 观察有氧运动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儿童核心症状和执行功能的影响。方法 2020年6月至2021年12月,独墅湖医院门诊ADHD患儿6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2)和观察组(n = 32)。对照组静坐观看动画片20 min,观察组在看动画片的同时进行骑车运动训练,共12周。训练前后采用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进行核心症状评估,采用心理学测试软件E-Prime 2.0系统进行抑制、转换、刷新功能的评估。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PSQ各因子评分均显著下降(t > 4.775, P < 0.001),且明显低于对照组(t > 3.184, P < 0.01);观察组抑制、转换和刷新功能的反应时和精确度均下降(t > 2.259, P < 0.05),且均低于对照组(t > 2.007, P < 0.05)。结论 有氧运动可减轻ADHD儿童注意力差和多动冲动的核心症状,提高执行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