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阅读排行
一年内发表的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康复医学科结构化病历推荐意见(2023版)(一):入院记录(住院志)
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 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 国家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执笔(排名不分先后):杨延砚, 张娜, 刘小燮, 张元鸣飞, 刘京宇, 祁文静, 张之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 31 (1): 67-6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5.01.006
摘要430)   HTML101)    PDF(pc) (969KB)(698)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在核心稳定训练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患者前馈控制的效果
陈灵慧, 郑琦, 李岩, 傅建明, 曾明, 金鑫, 陆晶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6): 737-744.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6.015
摘要335)   HTML24)    PDF(pc) (1157KB)(154)    收藏

目的 探讨在核心稳定训练基础上联合呼吸训练对慢性非特异性腰痛(CNLBP)患者前馈控制的效果。

方法 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嘉兴市第二医院就诊的CNLBP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0)和试验组(n = 30)。两组均进行健康宣教、物理因子治疗和核心稳定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呼吸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比较两组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量表(JOA)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采用表面肌电图检测腹横肌、多裂肌和肱三头肌(运动肌)的均方根植(RMS)和积分肌电值(iEMG),并计算腹横肌、多裂肌与肱三头肌之间的激活顺序、相对激活时间。

结果 治疗后,两组VAS评分、JOA评分和ODI评分均显著改善(|t| > 8.515, P < 0.001),试验组优于对照组(|t| > 2.089, P < 0.05);两组腹横肌RMS、多裂肌RMS、腹横肌iEMG、多裂肌iEMG均显著改善(|t| > 18.831, P < 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 > 3.481, P < 0.01);两组腹横肌和多裂肌均在运动肌之前激活,激活时间负值均显著增加(|t| > 48.115, P < 0.001),试验组明显优于对照组(|t| > 3.229, P < 0.01)。

结论 联合呼吸训练有利于减轻CNLBP患者疼痛程度,降低腰椎功能障碍程度,改善肌肉激活顺序,加强前馈控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8): 869-881.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8.001
摘要318)   HTML70)    PDF(pc) (1268KB)(364)    收藏

目的 基于循证方法,达成对神经重症气管切开后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的专家共识。

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形成问题清单和推荐意见,运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根据RIGHT清单报告专家共识结果。

结果 在康复医疗情境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的综合康复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理人员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完成。针对气道功能的康复、气道功能的管理、拔管前的评估及拔管、拔管后的监测及康复管理4个领域,形成17条共识意见。

结论 针对康复医疗情境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的相关问题达成专家共识意见,有助于提升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的质量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建设运动康复专业
荣先凤, 李方晖, 谭嘉俐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6): 639-647.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6.003
摘要311)   HTML10)    PDF(pc) (1014KB)(68)    收藏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研究我国运动康复专业的发展。

方法 以世界卫生组织康复指南《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康复胜任力架构(RCF)为指导,对运动康复专业的培养目标、课程内容和人力资源管理进行探讨。

结果 现代康复服务是健康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联合国2030健康全覆盖、促进全人类福祉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应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完善多学科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健全社区-医院多方位康复服务提供,培养专业复合型人才。参考RCF设立教学目标,有利于以能力目标为导向,优化课程设置,构建以胜任力为核心的教育体系。

结论 基于《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RCF,明确运动康复专业人才培养所需的胜任力特征,优化运动康复专业培养模式,探索运动康复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路径。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人工智能在儿童青少年焦虑和抑郁中应用的Scoping综述
苏如峰, 钟晓珂, 高晓妍, 蒋长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5): 513-51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5.003
摘要280)   HTML30)    PDF(pc) (1087KB)(428)    收藏

目的 系统综述人工智能在儿童青少年焦虑和抑郁中的应用。

方法 检索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人工智能与儿童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相关文献,进行Scoping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来自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法国,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神经科学、康复等领域的期刊,涉及6项横断面研究、3项纵向研究和1项访谈研究,包括10 880例参与者,年龄3~18岁。数据类型主要包括问卷/量表、访谈数据和脑成像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与焦虑、抑郁相关的特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模型,以识别或预测儿童青少年焦虑和抑郁。

结论 人工智能在识别或预测儿童和青少年焦虑和抑郁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康复医学科结构化病历推荐意见(2023版)(二):专科结构化病历范例
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 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 国家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执笔(排名不分先后):杨延砚, 张娜, 刘小燮, 张元鸣飞, 刘京宇, 祁文静, 张之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 31 (1): 70-84.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5.01.007
摘要269)   HTML55)    PDF(pc) (1091KB)(848)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行为视觉训练的效果
王雪, 王立平, 宋宁, 刘兰群, 周洁, 吴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6): 726-730.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6.013
摘要268)   HTML16)    PDF(pc) (1031KB)(211)    收藏

目的 探讨行为视觉训练对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的效果。

方法 2023年8月至10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住院患者21例,行行为视觉训练,包括脑视觉训练和视觉融合训练,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Snellen视力表、斜视三棱镜度和近立体视功能评价视觉功能。

结果 训练后,患者右眼和左眼视力均明显改善(Z右眼 = -3.601, Z左眼 = 3.012, P < 0.01);斜视三棱镜度显著减小(t = 8.930, P < 0.001);近立体视功能无明显变化(P > 0.05)。

结论 行为视觉训练可以改善脑卒中后眼球运动障碍患者的视力,减轻斜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与感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杨世宁, 马将, 李红, 郭立颖, 刘先莹, 张莉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6): 701-708.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6.010
摘要262)   HTML23)    PDF(pc) (1093KB)(169)    收藏

目的 探讨不同病程脑卒中患者上肢体感诱发电位(SEP)与感觉、运动功能的相关性。

方法 2021年6月到2023年10月,连续纳入石家庄市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77例,根据病程分为急性期组(14 d之内,n = 25)、恢复早期组(14 d~1个月,n = 110)和恢复中晚期组(1~6个月,n = 42)。记录患者的一般资料;行SEP检查,记录N20潜伏期和振幅;采用单丝和两点辨别工具分别测试患者手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估运动功能。分析各组SEP与感觉和运动各项指标评分的相关性。

结果 3组单丝触觉和两点辨别觉评分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急性期组SEP与感觉和运动功能不相关(P > 0.05)。恢复早期组N20潜伏期与单丝触觉呈负相关(r = -0.267, P = 0.005),与两点辨别觉呈正相关(r = 0.220, P = 0.021);N20振幅与单丝触觉(r = 0.328, P < 0.001)和FMA-UE评分呈正相关(r = 0.418, P < 0.001),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 = -0.405, P < 0.001)。恢复中晚期组N20潜伏期与FMA-UE呈负相关(r = -0.313, P = 0.044),N20振幅与单丝触觉(r = 0.598, P < 0.001)和FMA-UE评分 (r = 0.393, P = 0.010) 呈正相关,与两点辨别觉呈负相关(r = -0.591, P < 0.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恢复中晚期患者单丝触觉的评分与N20潜伏期水平呈负相关(β = -0.510,P = 0.046),FMA-UE评分与N20振幅水平呈正相关(β = 0.313, P = 0.026);恢复早期患者两点辨别觉评分与N20振幅水平呈负相关(β = -0.270, P = 0.039)。

结论 病程越长,SEP与感觉和运动功能的相关性越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虚拟与增强现实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和适应性行为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
杨文睿, 崔思栋, 曾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9): 1026-1033.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9.005
摘要258)   HTML10)    PDF(pc) (1147KB)(279)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虚拟现实技术(VR)与增强现实技术(AR)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认知、情绪以及适应性行为的干预效果。
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法对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维普、万方数据库进行检索,检索时限为2008年1月至2024年8月,选择主题为VR或AR干预ASD儿童青少年认知、情绪及适应性行为的随机对照试验(RCT),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9项RCT,来自中国、意大利、西班牙、伊朗、英国5个国家,涉及384例参与者,发表时间在2016年至2024年。研究对象年龄2~15岁。干预技术包括VR沉浸式头盔、Xbox 360 Kinect游戏控制台、CAVE式沉浸式虚拟环境、AR。干预内容为基于VR与AR的日常生活场景体验,认知、社交情景训练,情绪识别任务等。结局指标包括高水平认知功能、情感功能、注意力、记忆力、基本人际交往、适应性行为。干预频率通常为每次15~60 min,每周1~3次,共3~24周。基于VR的训练提高整体认知、情绪识别准确率、情绪控制与表达、基本人际交往和适应性行为;AR训练提高执行功能、空间定位能力、完成任务的专注度和记忆力。
结论 VR与AR有助于提高ASD儿童青少年的整体认知功能、情感功能、注意力、记忆力,改善基本人际交往和适应性行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虚拟现实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的Meta分析
吕美玲, 王洁, 曾维斯, 温晓婷, 楚鑫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6): 648-656.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6.004
摘要257)   HTML17)    PDF(pc) (1396KB)(276)    收藏

目的 评价虚拟现实(VR)技术对帕金森病患者认知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方法 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数据库、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base和PubMed中关于VR技术干预帕金森病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检索时限从建库至2024年2月29日。对照组接受常规认知训练、常规平衡训练或常规物理治疗,试验组接受VR技术干预。采用Cochrane协作网的5.1.0版RCT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GRADE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

结果 最终纳入RCT 13篇,涉及患者426例。部分文献未对分配隐藏和盲法进行描述,选择性报告研究结果或其他偏倚不清楚。Meta分析显示,VR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蒙特利尔认知评估(MoCA)评分(MD = 1.11, 95%CI 0.31~1.90, P = 0.006)、连线测试(TMT)-A评分(MD = -6.25, 95%CI -11.71~-0.78, P = 0.030)、抑郁评分(SMD = -0.56, 95%CI -0.95~0.18, P = 0.004),但对TMT-B评分(MD = -6.01, 95%CI -28.16~16.14, P = 0.590)、统一帕金森病综合评定量表第二部分(UPDRS-Part II)评分(MD = -2.11, 95%CI -4.97~0.75, P = 0.150)、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质量问卷(PDQ-39)评分(MD = -0.92, 95%CI -4.03~2.19, P = 0.560)效果不明显。VR技术对MoCA评分、UPDRS-Part II评分和PDQ-39评分的证据等级为低级,TMT评分和抑郁评分为中等。

结论 VR技术可以有效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认知功能和抑郁,但在改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方面效果不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近10年脑电图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领域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张哲, 董献文, 徐成铭, 胡文静, 贺婷丽, 崔鑫鑫, 徐红艳, 周章盈, 韩雅男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6): 693-700.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6.009
摘要250)   HTML28)    PDF(pc) (3463KB)(310)    收藏

目的 分析脑电图应用于孤独症谱系障碍(ASD)领域的研究现状、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方法 检索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 6.2.R4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 509篇,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发文量和节点中心性最高的国家为美国。该领域发文期刊主要集中于临床医学、免疫学、心理学等学科。关键词共现和聚类结果表明,研究主要聚焦于ASD核心症状与脑电图指标的相关性研究、ASD及其共患病的鉴别诊断、脑功能连接以及康复疗效的评估。近3年突现的关键词主要为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

结论 脑电图应用于ASD领域的研究热度呈上升趋势,未来可以重点关注利用脑电图联合多模态神经成像及机器学习技术探索ASD脑网络机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基于表面肌电图的手法治疗对老年人膝骨关节炎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朱博文, 赵素红, 李苗秀, 张帅攀, 姚重界, 朱清广, 房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9): 1099-1106.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9.014
摘要249)   HTML27)    PDF(pc) (1202KB)(72)    收藏

目的 观察基于表面肌电图的手法治疗对老年人膝骨关节炎(KOA)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3年8月至2024年6月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单侧KOA患者10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法治疗,试验组采用基于平均肌电(AEMG)制定的手法,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WOMAC)、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和6分钟步行试验(6-MWT)距离进行评定。
结果 两组各脱落1例。治疗前,试验组患侧股直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AEMG显著低于健侧(|Z| > 8.647, P < 0.001),患侧股外侧肌、半腱肌、股二头肌AEMG值显著高于健侧(|Z| > 4.808, P < 0.001)。治疗后两组WOMAC、VAS、Tinetti平衡与步态评分和6-MWT距离均较前显著改善(|t| > 3.987, P < 0.001),除VAS评分外,试验组各项指标均优于对照组(|t| > 2.213, P < 0.05)。
结论 基于表面肌电图结果,将激活股直肌、股内侧肌、腓肠肌内侧头,抑制股外侧肌、半腱肌、股二头肌和释放内、外侧副韧带张力作为手法操作重点,可缓解老年人KOA疼痛,改善膝关节活动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ICF的听力障碍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理论架构与服务体系
周静, 易玲, 陈建超, 陈雪芬, 魏星星, 陈晶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7): 745-751.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7.001
摘要245)   HTML68)    PDF(pc) (1108KB)(582)    收藏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和健康模式,系统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相关的政策文件,探讨听力障碍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的理论与政策原则、服务体系以及优先发展领域、主要政策和技术措施。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政策研究法,系统梳理ICF的功能和健康架构、WHO康复相关政策报告和美国语言听力协会技术文件,结合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服务的现状和需求,提出构建基于ICF的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优先领域和主要政策与技术措施。
结果 发展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需要遵循八大原则: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全生命周期支持和促进持续发展;开展循证实践,确保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多学科团队合作并提供全面支持;构建家庭参与的支持网络;促进儿童的融合教育与社会参与;关注文化敏感性;技术赋能康复创新。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要构建五大服务体系:早期筛查、诊断与干预综合体系;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多学科团队服务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的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体系;数字赋能服务构建新的康复服务模式。并讨论了优先发展领域以及主要政策和技术措施。
结论 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和健康架构,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学科团队服务、推广数字赋能技术、加强社会支持等措施,可以为听障儿童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持续性的高质量、全覆盖康复服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参与,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效果的随机对照试验
陈晨, 孟兆祥, 杨康, 张敏杰, 左亚南, 王奎, 张熙斌, 全逸峰, 金星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7): 831-838.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7.012
摘要243)   HTML43)    PDF(pc) (1345KB)(148)    收藏

目的 观察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的效果。
方法 2022年10月1日至2023年6月30日,选择苏北人民医院脑卒中患者13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镜像组、rTMS组和联合组,每组34例。各组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镜像组增加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治疗,rTMS组增加低频rTMS治疗,联合组增加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与低频rTMS治疗,共4周。比较治疗前后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Wolf运动功能测定量表(WMFT)评分和前臂伸肌群、屈肌群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患侧/健侧比值;比较rTMS组和联合组治疗前后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MEP)的差异。
结果 对照组4例、镜像组7例、rTMS组5例、联合组6例脱落。4组FMA-UE、WMFT评分和前臂伸肌、屈肌群RMS比的组内效应(F > 996.656, P < 0.001)、组间效应(F > 20.333, P < 0.001)和交互效应(F > 72.796, P < 0.001)均显著,且联合组最优。治疗后,rTMS组和联合组MEP的振幅均增加(|t| > 3.842, P < 0.05),联合组明显高于rTMS组(t = -3.060, P < 0.01)。
结论 智能镜像手套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低频rTMS可有效促进脑卒中患者手功能恢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探讨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和专业活动
冯蕾, 吕军, 王晓茜, 郑红颖, 邵萍, 王安妮, 孙梅, 陈刚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7): 752-75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7.002
摘要236)   HTML146)    PDF(pc) (1314KB)(102)    收藏

目的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RCF)构建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师的胜任力和专业活动。
方法 采用RCF,通过学术文献、官方网站资料、关键知情人访谈等方法收集儿童康复领域的胜任力、活动和任务等内容,筛选适用于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要求,基于儿童康复治疗情境下调整胜任力维度和活动。结合主题架构分析和内容分析合并相似内容,将胜任力与典型职业活动进行匹配,制定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架构和专业活动。采用德尔菲法对22名专家进行函询,最终确定胜任力维度和活动内容。
结果 专家积极性系数88.00%,专家权威系数0.84,专家意见对重要性的集中程度更高,各胜任力维度和活动CV值均≤ 0.25,W检验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专家协调性较高。本研究制定的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师胜任力架构涵盖17个胜任力维度和17项专业活动。
结论 采用RCF探索典型职业的胜任力,可提升康复领域研究结果的应用,为明确我国儿童康复治疗师岗位工作内容、培养人才胜任力提供借鉴。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ICF框架下运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效果的Meta分析
温艳飞, 杨露, 班玥, Ykabaru Daniela BERBESI NORIEGA, 张郝琪, 王丽, 刘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7): 778-788.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7.005
摘要218)   HTML22)    PDF(pc) (1506KB)(155)    收藏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框架,系统评价运动疗法对慢性非特异性颈痛(CNSNP)患者身体结构、功能、活动和参与等方面的干预效果。
方法 构建PICO架构,系统检索CBM、万方、维普、中国知网、Cochrane Library、Embase、PubMed和Web of Science等中、英文数据库,纳入有关运动疗法干预CNSNP患者的随机对照试验,时间范围为建库至2024年3月。采用Cochrane偏倚风险评估工具和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采用GRADE对结局指标进行证据质量评价,采用RevMan 5.3进行数据合并和分析,采用Stata 18.0进行偏倚风险评估。
结果 最终纳入11篇文献,共668例患者。PEDro量表评分5~8分。运动疗法类型包括肌力训练、稳定性训练、本体感觉训练、瑜伽和普拉提等;对照组包括空白对照、物理因子治疗和健康教育。运动疗法可显著增加患者颅椎角(SMD = 0.84, 95%CI 0.42~1.26, P < 0.001),降低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SMD = -2.05, 95%CI -2.58~-1.52, P < 0.001),提高压力疼痛阈值(MD = 112.27, 95%CI 75.03~149.50, P < 0.001),提高颈椎前屈(SMD = 1.24, 95%CI 0.34~2.15, P = 0.007)、侧屈(SMD = 1.52, 95%CI 0.40~2.65, P = 0.008)关节活动度,提高颈深屈肌耐力(SMD = 1.02, 95%CI 0.10~1.94, P = 0.03),改善颈椎关节位置觉(SMD = -1.00, 95%CI -1.47~-0.53, P < 0.001),但对于改善后屈(SMD = 0.85, 95%CI -1.04~2.75, P = 0.38)、旋转(SMD = 1.65, 95%CI -0.35~3.65, P = 0.11)关节活动度的效果不显著;运动疗法还能降低患者颈椎功能障碍指数评分(MD = -11.88, 95%CI -16.09~-7.68, P < 0.001),对健康调查简表评分效果不显著(MD = 19.04, 95%CI -3.00~41.08, P = 0.09)。
结论 运动疗法可以改善CNSNP患者的异常姿势、疼痛、前屈和侧屈运动、颈屈肌耐力和关节位置觉,改善功能障碍,但对提高颈部后屈和旋转运动,改善生活质量方面仍需进一步的研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患者高血流限制训练康复效果的系统综述
唐乐天, 黄兆欣, 刘超, 肖晓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7): 789-796.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7.006
摘要213)   HTML25)    PDF(pc) (1266KB)(193)    收藏

目的 系统综述前交叉韧带重建术(ACLR)后患者实施高血流限制训练(BFRT)的康复效果。
方法 采用主题词检索方式,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Cochrane Library、中国知网、CBM、万方数据库和维普数据库中检索相关文献,自建库至2024年5月1日。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量表对纳入文献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估,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纳入7篇,涉及受试者183例,来自6个国家,干预地点主要是医院康复科和康复中心。发表时间集中于2016年至2023年。BFRT组在常规康复训练时对下肢进行加压,组间放气休息0.5~2 min或不放气。BFRT组的改善作用体现在肌肉力量、肌肉形态和身体功能等方面,能促进肌力增加、肌肉肥大,改善膝关节功能。干预总时长和训练强度会影响改善效果。
结论 高BFRT可以改善ACLR术后膝关节周围肌肉状况、促进功能恢复。为确保训练的安全性和康复效果,采用低强度肌力训练,每组15~30次重复动作,每次训练4~5组,每周训练2~3次,训练总时长≥ 3周。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熊杏秀, 张正辉, 邓春燕, 李云波, 陈镇鹏, 李元杰, 宋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5): 554-55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5.008
摘要213)   HTML36)    PDF(pc) (1066KB)(358)    收藏

目的 观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对脑卒中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疗效。

方法 2023年1月至2024年2月,选择佛山市禅城区人民医院康复医院住院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30)和观察组(n = 30)。对照组接受常规康复,观察组增加天轨系统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共3周。治疗前后采用平衡评定与训练仪、Berg平衡量表(BBS)、FMA评定量表下肢部分(FMA-LE)、Holden步行功能分级(FAC)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两组X轴轨迹长、动摇平均速度、动摇总轨迹长、Y轴轨迹长、单位面积轨迹长、BBS评分、FMA-LE评分、FAC评分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t| > 4.809, P < 0.001)。除X轴轨迹长和动摇平均速度外,其他指标观察组均优于对照组(|t| > 2.268, P < 0.05)。

结论 增加减重结合功能性电刺激能更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平衡功能和步行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数字赋能技术促进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身体活动和健康的系统综述
魏晓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5): 497-504.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5.001
摘要211)   HTML11)    PDF(pc) (1108KB)(91)    收藏

目的 系统综述数字赋能技术(DET)促进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身体活动和健康的效益。

方法 从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PsycINFO和中国知网中,检索2014年至2023年DET在IDD儿童身体活动中的应用相关文献,对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对高质量随机对照研究(RCT)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8项RCT,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韩国4个国家,涉及376例儿童,主要来源于智力残疾应用、发展性残疾研究、临床医学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主要集中在2018年至2023年。研究对象年龄7~18岁,涵盖智力残疾(包括唐氏综合征)、孤独症和其他发展性残疾。采用的技术包括可穿戴技术、移动健康指导和监测的云计算技术、虚拟现实和增强现实,以及动感游戏技术,设备包括主动视频游戏、Fitbit智能设备、Wii Fit平衡游戏、Stepmania节奏视频游戏、Xbox Kinect系统、VZFit传感器和CoTras认知康复电脑游戏等,虚拟身体活动包括拳击、田径、保龄球、乒乓球、沙滩排球、足球、棒球、滑雪、网球、高尔夫、飞镖、美式足球、射击、跳跃、慢跑和跳绳等。干预频率为每次20~45 min,每周1~5次,持续4~12周;在家庭、特殊教育学校和康复机构中进行。健康效益主要体现在提高身体活动水平、改善身体功能,以及提高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论 将DET应用到身体活动领域,能提高IDD儿童在虚拟环境下、学校、社区以及康复机构中的身体活动参与水平,改善上下肢活动功能、粗大运动功能和肌肉力量,提高静态平衡功能、运动协调和感觉运动功能,减少久坐行为发生,提升认知、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社交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帕金森病疼痛相关研究的文献计量分析
陈梦缘, 王秋琴, 徐语晨, 刘洁, 张馨悦, 陈菊萍, 徐桂华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7): 797-803.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7.007
摘要211)   HTML35)    PDF(pc) (5291KB)(144)    收藏

目的 分析帕金森病疼痛相关研究的热点和前沿趋势。
方法 检索自建库至2023年11月中国知网、维普、万方、CBM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收录的相关文献,采用CiteSpace进行可视化分析。
结果 共纳入文献926篇,其中中文293篇,英文633篇。中文高频关键词有生活质量、睡眠障碍、抑郁等,英文高频关键词有nonmotor symptom、quality of life、levodopa等。中文最新突现词为发病机制,英文最新突现词为exercise和management。
结论 帕金森病疼痛相关研究呈上升趋势,其疾病特征、发病机理、生活质量、康复干预、临床疗效等方面已成为研究热点。深入探讨帕金森病疼痛的作用机制,构建科学有效的康复管理方案,将成为未来研究趋势。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