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两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的效果
郑莉, 鲍治诚, 张琪, 任绪艳, 苏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6): 691-696.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6.009
摘要291)   HTML34)    PDF(pc) (1138KB)(896)    收藏

目的 探讨经皮耳迷走神经电刺激(taVNS)结合康复机器人训练对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上肢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2年3月至2023年3月独墅湖医院和昆山市第一人民医院亚急性期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常规组(n = 20)、机器人组(n = 20)和联合组(n = 20)。3组均行常规治疗,包括药物治疗、物理疗法和作业治疗,机器人组行假taVNS联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联合组行taVNS联合手功能康复机器人进行训练,共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比较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评分及其手指部分评分、患侧腕背伸肌和指伸肌收缩时的肌电均方根值(RMS)以及经颅磁刺激运动诱发电位(TMS-MEP)潜伏期和振幅。
结果 治疗后,各组FMA-UE及其手指部分评分、腕背伸肌和指伸肌RMS、TMS-MEP潜伏期和振幅均较治疗前改善(t > 2.099, P < 0.05),联合组各项指标最优(F > 9.106, P < 0.001)。
结论 taVNS结合康复机器人能促进中枢神经系统重塑,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康复医学科结构化病历推荐意见(2023版)(二):专科结构化病历范例
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 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 国家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执笔(排名不分先后):杨延砚, 张娜, 刘小燮, 张元鸣飞, 刘京宇, 祁文静, 张之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 31 (1): 70-84.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5.01.007
摘要269)   HTML55)    PDF(pc) (1091KB)(848)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疾病运动干预的文献计量分析
李璇, 窦鹏, 王炫超, 江海媚, 饶静怡, 钱淑萍, 王楚怀, 许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10): 1140-1150.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10.004
摘要156)   HTML23)    PDF(pc) (12630KB)(796)    收藏

目的 分析国内外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疾病的研究热点和趋势。

方法 检索2014年1月至2023年12月中国知网和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运动干预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疾病的研究,采用CiteSpace 6.2.R3对期刊进行双图叠加分析,绘制国家、机构、关键词的可视化图谱。

结果 共纳入233篇相关文献,其中中文71篇,英文162篇。该领域发文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中国发文量居首,韩国近期发文量突增。中文文献发文量最多的机构为天津体育学院健康与运动科学学院和河南省洛阳正骨医院(河南省骨科医院)。英文文献量发文最多的为Marmara University (马尔马拉大学)、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香港理工大学)。英文文献涉及临床医学、运动医学、神经学和心理学。中英文文献共同高频关键词有特发性脊柱侧弯、Cobb角和施罗斯疗法等。中文最新突现词为体态健康,英文最新突现词为health-related quality of life 和respiratory muscle strength。

结论 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疾病运动干预相关研究热度总体呈上升趋势。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疾病、生活质量、研究进展和临床治疗4个方面。未来可研究运动疗法改善儿童青少年脊柱弯曲异常呼吸功能的运动剂量和效果,及中医运动疗法的干预效果。未来工作应着重结合我国国情构建循证的中/西医运动防治体系,推进高质量的随机对照试验,加强跨学科和国际合作,并关注个性化运动干预方案的开发和评估。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康复医学科结构化病历推荐意见(2023版)(一):入院记录(住院志)
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 国家康复医学专业医疗质量控制中心办公室, 国家脑损伤评价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国家神经系统疾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 执笔(排名不分先后):杨延砚, 张娜, 刘小燮, 张元鸣飞, 刘京宇, 祁文静, 张之良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5, 31 (1): 67-6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5.01.006
摘要430)   HTML101)    PDF(pc) (969KB)(698)    收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适用于残疾儿童青少年身体活动测量报告工具结构、内容及心理测量特性的系统综述
石孝宇, 杨剑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6): 621-62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6.001
摘要305)   HTML31)    PDF(pc) (1109KB)(632)    收藏

目的 综述适用于残疾儿童青少年的身体活动测量报告工具的结构、内容和心理测量特性。
方法 检索PubMed、Medline、EBSCO、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收集建库至2023年6月发表的有关残疾儿童身体活动的测量报告工具的文献,运用《国际功能、残疾与健康分类(儿童青少年版)》(ICF-CY)对工具的主要结构和内容特征进行分析,采用基于共识的健康测量工具选择标准(COSMIN)的方法对测量工具的心理测量特性进行评估。
结果 确定6种工具,最终纳入9篇文献。两种为全球化标准工具: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全球报告矩阵卡4.0 (Global Matrix 4.0)、残疾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全球报告矩阵卡(Para Report Card),测量内容包括b455 运动耐受功能,b7神经肌肉骨骼和运动有关功能;d4 活动,d450 步行,d470 利用交通工具,d820 学校教育,d910 社区生活,d920 娱乐和休闲;e310 直系亲属家庭,e320 朋友,e460 社会的态度,e575 全社会支持的服务、体制和政策等。该类测量工具具有完整的结构,测量工具的信度、效度和适用性高,测量方式可以是残疾学生自我报告方式或者由残疾学生监护人或者学校教师报告的方式完成。国际身体活动问卷(IPAQ)涉及活动和参与的d4 活动、d450 步行、d640 做家务、d820 学校教育、d920 娱乐和休闲。该工具在内部一致性、内容和结构效度、跨文化效度方面表现很好,在不同的应用研究中报告不同的重测信度和假设检验结果。儿童和青少年身体活动和久坐问卷涉及d4 活动、d450 步行、d470 利用交通工具、d820 学校教育、d920 娱乐和休闲。该工具在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和结构效度方面较好,假设检验结果和跨文化效度未知。大龄儿童身体活动问卷和青少年身体活动问卷涉及d4 活动、d450 步行、d470 利用交通工具、d820 学校教育、d920 娱乐和休闲。该工具在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和结构效度、跨文化效度具有说服力的证据,假设检验结果未知。
结论 从内容特征看,Para Report Card测量内容最全面。从心理测量特性质量评估看,多维度、结构化的身体活动测量报告工具均有较高的内部一致性、重测信度、内容和结构效度表现,在不同的研究中显示不同的重测信度和与客观测量的效标关联效度,Global Matrix 4.0、Para Report Card和IPAQ跨文化适用性高。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短足训练对成年扁平足患者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
余中起, 王超, 贺刚, 张梁, 王瑞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5): 551-557.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5.009
摘要267)   HTML29)    PDF(pc) (1259KB)(602)    收藏

目的 系统综述短足训练对成年扁平足患者的干预效果。

方法 检索2010年1月至2022年12月发表在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Embase、Scopus、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短足训练干预治疗扁平足的相关文献,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10篇随机对照试验,涉及335例。PEDro量表平均分7.1分。短足训练可降低扁平足患者足舟骨下降高度,提高足姿指数评分,改善平衡能力,增加拇外展肌横截面积,对足底压力无影响。

结论 短足训练对成年扁平足患者的足形态、平衡能力和拇外展肌有良好效果,但对足底压力的效果不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基于ICF的听力障碍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理论架构与服务体系
周静, 易玲, 陈建超, 陈雪芬, 魏星星, 陈晶晶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7): 745-751.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7.001
摘要245)   HTML68)    PDF(pc) (1108KB)(582)    收藏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的生物-心理-社会功能和健康模式,系统分析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相关的政策文件,探讨听力障碍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的理论与政策原则、服务体系以及优先发展领域、主要政策和技术措施。
方法 采用文献研究和政策研究法,系统梳理ICF的功能和健康架构、WHO康复相关政策报告和美国语言听力协会技术文件,结合我国听障儿童康复服务的现状和需求,提出构建基于ICF的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体系的理论框架、优先领域和主要政策与技术措施。
结果 发展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需要遵循八大原则:以儿童为中心、尊重个体差异;全生命周期支持和促进持续发展;开展循证实践,确保干预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多学科团队合作并提供全面支持;构建家庭参与的支持网络;促进儿童的融合教育与社会参与;关注文化敏感性;技术赋能康复创新。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要构建五大服务体系:早期筛查、诊断与干预综合体系;家庭和社会支持体系;多学科团队服务体系;全方位、多层次的听障儿童言语与语言康复服务体系;数字赋能服务构建新的康复服务模式。并讨论了优先发展领域以及主要政策和技术措施。
结论 基于ICF的生物-心理-社会的功能和健康架构,通过加强政策支持、完善服务体系、构建多学科团队服务、推广数字赋能技术、加强社会支持等措施,可以为听障儿童提供全方位、个性化、持续性的高质量、全覆盖康复服务,促进儿童的全面发展和社会参与,提高儿童的生活质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韵律性身体活动对3~6岁儿童执行功能影响的系统综述
杜安龙, 宁科, 上官纯子, 王辰, 张婧婕, 乔思颖, 李章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11): 1334-1342.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11.011
摘要131)   HTML8)    PDF(pc) (1150KB)(569)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韵律性身体活动对健康学龄前儿童执行功能及其不同子成分的干预效果。

方法 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EBSCO、PubMed、Google Scholar和Web of Science数据库中有关韵律性身体活动对健康3~6岁儿童执行功能干预的中英文文献,检索期限为建库至2024年10月。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评价方法学质量,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10篇研究,发表时间集中于2019年至2024年,来自7个国家,包含7项随机对照试验和3项准实验设计,共涉及1 047例儿童。PEDro量表评分5~8分。韵律性身体活动干预每次20~50 min,每周1~5次,共6~20周。干预形式包括体育活动(街舞、花球啦啦操、走、跑、跳等动作技能练习)、音乐教学活动(音乐感知、节奏同步、音乐游戏)、舞蹈活动(创意舞蹈、动作模仿、角色扮演)和器乐演奏活动(身体打击乐、节奏棒、沙球、鼓)。韵律性身体活动对健康学龄前儿童至少一项执行功能成分有效,但涉及认知灵活性的7项研究中,5项效果不显著;6项研究对比韵律性身体活动与其他身体活动的干预效果,5项发现韵律性身体活动对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更好。

结论 韵律性身体活动可以改善学龄前儿童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对认知灵活性方面的效果存在争议。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效果
林煜凡, 韦添元, 张晓颖, 李晁金子, 何静杰, 杜晓霞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6): 714-71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6.013
摘要412)   HTML44)    PDF(pc) (1144KB)(549)    收藏

目的 观察音乐治疗对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选取2020年12月至2022年7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后认知障碍的患者4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4)和试验组(n = 24)。两组均给予神经内科常规药物治疗、护理和康复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增加音乐治疗,共8周。干预前后采用洛文斯顿作业疗法认知评定成套测验(LOTCA)分析认知功能的变化,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FMA)、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价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
结果 对照组脱落6例。治疗前后,试验组LOTCA总分和FMA评分差值均大于对照组(t > 2.665, P < 0.05);两组MBI评分差值无显著性差异(P > 0.05)。
结论 音乐治疗可以提高脑卒中后认知障碍患者认知功能和运动功能。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短时身体活动对儿童认知功能影响的系统综述
蒋长好, 高晓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6): 667-672.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6.006
摘要256)   HTML33)    PDF(pc) (1155KB)(547)    收藏

目的 基于《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ICF)系统评价身体活动对儿童认知功能的影响。
方法 构建PICO架构,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ProQuest和中国知网有关短时身体活动对儿童认知的试验研究,检索期限为收录至2023年6月1日。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对纳入的文献进行方法质量学评价。
结果 纳入文献10篇,分别来自6个国家,共计550例被试。纳入的研究中包括健康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两类儿童。身体活动涉及跑步、骑车、跳高、跳绳和足球等方式,身体活动的类型为短时身体运动,时间为12~30 min,强度多采用中等强度。健康结局集中于认知方面。
结论 基于ICF构建了身体活动对儿童认知功能效益的理论架构。短时身体活动能够缩短反应时,改善执行功能的各个子成分,提高选择注意,巩固长时记忆。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智力与发展性残疾儿童心理健康服务:基于WHO-FICs的研究
王少璞, 杨亚茹, 邱卓英, 杨剑, 姚梅林, 孙宏伟, 邹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9): 993-1003.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9.001
摘要264)   HTML31)    PDF(pc) (1092KB)(547)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智力与发展性残疾(IDD)儿童典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心理功能障碍,探讨如何构建针对IDD儿童的典型心理健康状况心理健康服务体系及心理干预方法。

方法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国际分类家族(WHO-FICs)架构,分析IDD儿童的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功能,构建心理健康服务架构并提出心理健康干预方法。

结果 IDD儿童面临的典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疾病主要有6类:情绪障碍(焦虑症和抑郁症)、行为障碍(破坏性障碍、挑战性行为、攻击性行为)、创伤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精神障碍(精神分裂症)、自杀和自我伤害、学习障碍(发育性学习障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为IDD儿童提供的心理健康服务涉及6个方面:领导力与治理、筹款、人力资源、服务提供、心理健康技术以及信息和研究。精神卫生服务贯穿从预防、治疗、康复到健康促进的连续卫生服务。为IDD儿童提供3个方面的心理健康服务:识别和诊断心理健康状况,分析导致心理健康问题的主要因素,以及分析环境因素。心理健康服务干预主要涉及抗抑郁药、心理治疗、压力管理培训、体育锻炼训练,以及健康生活方式的教育、建议和支持5类;心理健康服务可以在医院、康复机构、家庭和学校环境中提供。针对IDD儿童的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可以采取不同类型的心理健康干预方法。

结论 本研究系统分析了IDD儿童典型的心理健康状况及相关心理功能障碍,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体系构建了IDD儿童心理健康服务架构,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健康服务连续体构建了IDD儿童心理健康干预方法体系,并且运用WHO-FICs对IDD儿童的功能进行描述和编码,运用ICHI-β3对相关的心理干预进行编码和分析。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反复促进疗法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顾彬, 张津沁, 夏元浩, 胡靖然, 诸桥直纪, 黄富表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6): 697-702.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6.010
摘要298)   HTML66)    PDF(pc) (1167KB)(529)    收藏

目的 观察反复促进疗法(RFE)对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
方法 2022年1月至12月,北京博爱医院脑卒中恢复期偏瘫伴手功能障碍患者8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40)和试验组(n = 40)。两组均进行常规康复治疗,对照组增加功能性作业治疗,试验组增加RFE,共4周。治疗前后采用Fugl-Meyer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简易上肢功能检查(STEF)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进行评价。
结果 试验组脱落1例。治疗后,两组各项评分均显著提高(|t| > 12.698, P < 0.001),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t| > 2.302, P < 0.05)。
结论 RFE有助于促进脑卒中恢复期偏瘫患者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恢复。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基于世界卫生组织康复胜任力架构构建残疾人家庭医生团队康复基础培训课程
杨秀莲, 秦毽, 先元涛, 刘宏亮, 杨亚茹, 向友余, 罗捷, 钟时勋, 钟宇, 周素君, 苏红, 肖红梅, 周新建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1): 1249-1260.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11.002
摘要183)   HTML16)    PDF(pc) (4435KB)(521)    收藏

目的 构建残疾人家庭医生团队康复基础培训课程。

方法 运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康复胜任力架构(RCF)的方法和理论,参照WHO全民健康覆盖全球能力框架,在社区情景下,分析残疾人家庭医生团队康复胜任力特点,探讨基于RCF如何构建残疾人家庭医生团队康复基础培训课程体系。

结果和结论 基于RCF,构建了残疾人家庭医生团队康复胜任力架构,建立了家庭医生团队康复基础培训课程的学习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体系。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高强度间歇训练对健康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效果的系统综述
王俊宇, 杨永, 袁逊, 谢婷, 庄洁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9): 1012-1020.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9.003
摘要284)   HTML23)    PDF(pc) (1120KB)(503)    收藏

目的 系统分析高强度间歇训练(HIIT)对健康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效果及其影响因素。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Cochrane、Embase、Google Scholar和中国知网中有关HIIT对健康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干预的相关文献,检索期限为收录至2023年7月31日,采用物理治疗证据数据库(PEDro)量表评价方法学质量,提取相关数据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来自9个国家,包含13项随机对照试验,PEDro量表评分5~8分,共涉及17 021例6~18岁健康儿童青少年,发表时间集中于2016年至2023年。影响干预效果因素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年龄、HIIT的干预周期、运动剂量和训练间歇时间比。HIIT可改善健康儿童的工作记忆和抑制控制,对健康青少年的效果有限。

结论 HIIT能改善健康儿童的抑制控制和工作记忆,影响干预效果的主要因素为干预对象的年龄和HIIT的训练方案等。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第30卷第1期目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1): 0-0.  
摘要141)      PDF(pc) (880KB)(470)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性瘫痪儿童青少年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的效益:基于ICF的循证研究
吴亮, 许秀, 罗亮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2): 148-156.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2.003
摘要251)   HTML18)    PDF(pc) (1124KB)(465)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瘫儿童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影响的相关证据。
方法 在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中国知网检索相关文献,时间范围为2010年1月至2023年6月。基于《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次修订本》和《国际功能、残疾和健康分类》对文献内容进行解析和编码,并进行循证证据研究。
结果 共纳入9篇文献,来自丹麦、韩国、澳大利亚、沙特阿拉伯、加纳、印度、日本,发表时间2015年至2022年。干预类型主要涉及运动康复(包括物理治疗)和适应性身体活动。运动康复包括上肢力量训练、下肢力量训练、平衡和协调训练、步态训练、功能性有氧运动、伸展和柔韧性练习、灵活性训练、肌肉放松技术;每次10~50 min,每周2~6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低~高,持续6~20周。适应性身体活动主要涉及适应性跑步训练、虚拟游戏;每次60 min,每周2~4次,身体活动强度为中至高强度,持续6~12周。干预场所主要为医疗和康复机构、学校、家庭社区。干预人员主要包括职业物理治疗师、大学研究人员、社区卫生人员和教师。干预结局主要体现在4个方面: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动作发展、生活质量与福祉。在心理运动功能方面,脑瘫儿童青少年掌握跑步功能和知识,增强平衡反应能力。在运动功能方面,脑瘫儿童青少年肌力增加,肌肉耐力增强,肌张力扩大;步态功能、步行功能、步态对称性改善;行走耐力提高;站立功能改善;动态平衡改善;平衡控制能力改善。在动作发展方面,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提高,学校以及闲暇时间休闲活动参与水平提高,运动范围扩大。在生活质量与福祉方面,脑瘫儿童青少年自信心和自尊心增强,疼痛缓解,社会幸福感和接受度提升。
结论 本研究系统评价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对痉挛性脑瘫儿童和青少年心理运动功能、运动功能和动作发展益处的相关证据。在心理运动功能领域,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有助于改善痉挛性脑瘫儿童青少年的认知和运动功能;在运动功能方面,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能改善肌肉相关功能、步态和步行功能,以及平衡与协调能力;在动作发展方面,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显著提高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和休闲身体活动参与水平;在生活质量与福祉方面,运动康复和适应性身体活动能够增强能量和驱力,缓解疼痛,提高社会幸福感和接受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运用心理教育量表(第3版)评估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心理行为特征
耿立蒙, 刘聪聪, 李玲, 吕攀攀, 王鑫, 刘芳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9): 1035-103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9.006
摘要231)   HTML20)    PDF(pc) (1057KB)(435)    收藏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患儿在心理教育量表第3版(PEP3)中的心理行为特征。

方法 2021年10月至2022年10月于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儿童保健科确诊为ASD未经干预的患儿192例为观察组,同期保健就诊的健康儿童96例为对照组,采用PEP3进行评定。

结果 观察组语言理解落后于语言表达(t = 5.383,P < 0.001);认知、语言表达、语言理解、小肌肉、大肌肉、模仿、个人自理与年龄呈正相关(r = 0.540~0.795, P < 0.001)。观察组中,PEP3的Cronbach α = 0.810~0.947。观察组PEP3各子测验原始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 > 4.267, P < 0.001)。

结论 ASD患儿语言理解发展落后于语言表达,认知和运动功能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展,而不适应行为与年龄的相关性较小。PEP3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和区分效度。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人工智能在儿童青少年焦虑和抑郁中应用的Scoping综述
苏如峰, 钟晓珂, 高晓妍, 蒋长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5): 513-519.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5.003
摘要280)   HTML30)    PDF(pc) (1087KB)(428)    收藏

目的 系统综述人工智能在儿童青少年焦虑和抑郁中的应用。

方法 检索2014年1月至2024年1月PubMed、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中人工智能与儿童青少年焦虑和抑郁相关文献,进行Scoping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10篇文献,来自美国、中国、澳大利亚和法国,主要来源于心理学、公共卫生、临床医学、神经科学、康复等领域的期刊,涉及6项横断面研究、3项纵向研究和1项访谈研究,包括10 880例参与者,年龄3~18岁。数据类型主要包括问卷/量表、访谈数据和脑成像数据。从数据中提取与焦虑、抑郁相关的特征,使用人工智能技术建立模型,以识别或预测儿童青少年焦虑和抑郁。

结论 人工智能在识别或预测儿童和青少年焦虑和抑郁方面具有潜在的价值和应用前景。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慢性颈痛患者颈肩部肌肉性能差异及其与疼痛、体质量指数的相关性
沈星星, 熊玉玲, 陈伟健, 李聪聪, 李俊毅, 王帅, 章家皓, 向瑞安, 陈佳浩, 刘文刚, 许学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2): 1420-1428.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12.006
摘要246)   HTML45)    PDF(pc) (3464KB)(427)    收藏

目的 检验MyotonPRO评估单侧慢性颈痛患者颈肩部肌肉性能参数的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观察慢性颈痛患者健、患两侧肌肉性能的差异,分析引起慢性颈痛患者肌肉性能失衡的因素。

方法 2023年1月至6月,广东省第二中医院单侧慢性颈痛患者32例,由2名测试者采用相同的MyotonPRO设备测量放松体位下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健、患两侧的肌张力、肌肉硬度和肌肉弹性,测试者1间隔30 min后重复测量,测试者2在测试者1两次测量的时间间隔内进行测量。并同步计算组内相关系数(ICC)、标准误差(SEM)和最小可检测变化(MDC),将测量结果绘制成Bland-Altman图并进行系统偏倚分析。比较患侧和健侧的肌肉性能差异,同时收集受试者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评分和体质量指数(BMI)进行相关性分析。

结果 除患侧的胸锁乳突肌弹性系数(ICC = 0.697)外,所有参数的测试者间信度均表现为高至非常高(ICC = 0.719~0.952,SEM = 0.04~6.53,MDC = 0.12~18.11);所有参数的重测信度均较高(ICC = 0.883~0.981),SEM = 0.03~5.72,MDC = 0.09~15.84)。Bland-Altman图分析显示散点分布一致性良好。单侧慢性颈痛患者患侧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张力、硬度和肌肉弹性高于健侧(t > 2.846, P < 0.05)。上斜方肌和胸锁乳突肌肌张力、硬度、弹性系数的不对称指数与VAS评分和BMI均呈正相关(r > 0.385, P < 0.05)。

结论 MyotonPRO评估慢性颈痛人群健、患两侧肌肉性能具有良好的测试者间信度和重测信度。慢性颈痛患者患侧胸锁乳突肌和上斜方肌的肌张力、肌肉硬度和肌肉弹性高于健侧,且这种肌肉性能的差异与疼痛和BMI呈正相关。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不同神经肌肉训练方法对早期膝骨关节炎患者疼痛和运动功能效果的比较
张冠聪, 黄秋晨, 顾蕊, 刘四海, 胡春英, 刘克敏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9): 1090-1097.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9.013
摘要269)   HTML39)    PDF(pc) (1129KB)(417)    收藏

目的 比较3种不同神经肌肉训练方式对早期膝骨关节炎(KOA)膝关节疼痛和运动能力的效果。

方法 2022年11月至2023年5月,于北京博爱医院和社区选取早期KOA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和C组各20例,分别采用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技术(PNF)、神经肌肉运动训练(NEMEX)和联合治疗训练(PNF+NEMEX),共6周。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AS)、膝关节角度重现测试、股内侧肌与股外侧肌运动前反应时差值(VM-VL)、膝主动关节活动度(AROM)、10米步行测试(10MWT),以及膝关节损伤和骨关节炎评分量表(KOOS)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3组各项评价指标均改善(|t| > 2.532, P < 0.05)。组间比较,VAS评分A组 < C组 < B组;角度重现差值C组 < A组 = B组;VM-VL差值A组 = C组 < B组。

结论 PNF、NEMEX和PNF+NEMEX均可改善早期KOA患者的疼痛,提高膝关节运动功能;PNF缓解疼痛最有效,联合治疗改善膝关节功能作用更显著。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1. 孤独症谱系障碍个体互动期间脑间同步特点的Scoping综述
吴进龙, 任占兵, 易子珍, 彭莉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2): 168-175.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2.005
摘要225)   HTML16)    PDF(pc) (1084KB)(404)    收藏

目的 综述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个体与健康个体在互动期间脑间同步的特点。
方法 2023年11月,从PubMed、Web of Science、Scopus和中国知网数据库,检索关于ASD个体互动期间脑间同步的相关研究。筛选文献,并提取相关数据;采用横截面研究质量评价工具进行质量评价。
结果 共纳入5项研究,发表日期集中在2020年至2023年,共包括130例ASD个体。ASD个体互动任务期间脑间同步较健康个体低,主要涉及前额叶和颞顶联合区;脑电图θ、α和β波段也与健康个体存在同步性差异。ASD个体脑间同步性存在性别差异;ASD个体脑间同步异常与社交障碍密切相关。
结论 脑间同步障碍可能是ASD个体社交障碍的潜在神经机制,主要涉及镜像神经系统和心智理论相关脑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2. 听障儿童青少年焦虑或抑郁情绪心理干预效果的系统综述
张婧雅, 邹敏, 孙宏伟, 孙昌隆, 朱峻同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9): 1004-1011.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9.002
摘要289)   HTML28)    PDF(pc) (1123KB)(391)    收藏

目的 系统综述心理干预对听障儿童青少年焦虑和抑郁情绪的效果。

方法 采用主题词方法,在PubMed、Web of Science、Embase、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库检索听障儿童青少年焦虑、抑郁情绪问题心理干预的相关文献,时间为建库至2023年7月。筛选文献并提取作者、国家、研究对象、研究设计、干预方式、结局指标、测量工具。

结果 最终纳入8篇文献,来自3个国家,包含8项随机对照试验,涉及404例被试,发表日期主要集中在2013年至2023年。心理干预方式包括家庭支持教育、情绪智力训练、认知行为疗法、自信团体训练和游戏治疗等。干预效果包括有效改善社交焦虑情绪,降低听障儿童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水平。

结论 心理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听障儿童青少年的焦虑和抑郁情绪。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3. 针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效果
王琰, 金龙涛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5): 615-620.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5.019
摘要284)   HTML16)    PDF(pc) (1102KB)(386)    收藏

目的 观察针刺对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的效果。

方法 2022年8月至12月,江苏大学附属第四人民医院门诊ADHD患者5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 = 27)和观察组(n = 27)。两组均行脑电神经反馈训练,观察组结合针刺治疗,共12周。治疗前后采用视听整合测试(IVA-CPT)、Conners父母用症状问卷(PSQ)和脑电图进行评定。

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IVA-CPT综合控制力商、综合注意力商和多动商显著提高(t > 3.889, P < 0.001),且高于对照组(t > 2.040, P < 0.05);PSQ各因子分显著降低(t > 6.630, P < 0.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t > 3.871, P < 0.001);脑电图β波和感觉运动节律显著提高(t > 12.432, P < 0.001),并显著高于对照组(t > 7.561, P < 0.001);θ波显著降低(t = 9.966, P < 0.001),并显著低于对照组(t = 7.257, P < 0.001)。

结论 结合针刺治疗可进一步改善ADHD患儿脑电,提升注意力和控制力,改善核心症状。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4. 社区高龄老年人下肢肌力与步速的关系:柔韧和动态平衡的链式中介作用
谭晓欢, 姜桂萍, 黄芯怡, 王丹丹, 张磊, 卜庆国, 吴雪萍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6): 646-653.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6.004
摘要229)   HTML23)    PDF(pc) (1176KB)(382)    收藏

目的 探讨高龄老年人下肢肌力与步速的关系,分析柔韧和动态平衡在下肢肌力与步速关系间的中介作用。
方法 2021年11月至12月,对上海市长者运动健康之家的155例高龄老年人进行实地调查,询问基本健康信息,对下肢肌力、柔韧、动态平衡和步速进行测试,并进行中介效应分析。
结果 高龄老年人下肢肌力、柔韧、动态平衡和步速之间两两相关(r > 0.210, P < 0.01)。控制年龄和性别后,高龄老年人的下肢肌力对步速不具有显著直接预测作用(β = 0.029, P = 0.699),但下肢肌力可通过动态平衡的部分中介(效应量0.0130, 95%CI 0.0073~0.0197)以及柔韧和动态平衡的链式中介(效应量0.0019, 95%CI 0.0003~0.0043)两条路径对高龄老年人的步速产生影响。
结论 下肢肌力可以通过影响柔韧和动态平衡或单独影响动态平衡间接影响高龄老年人的步速。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5. 第29卷第9期目次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9): 0-0.  
摘要83)      PDF(pc) (6373KB)(379)    收藏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6. 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保健、康复和教育服务的国际政策架构、核心内容与优先领域研究
张青, 李彦群, 贾文蓉, 刘巧云, 姜瑞林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4): 373-380.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4.001
摘要261)   HTML25)    PDF(pc) (1018KB)(379)    收藏

目的 分析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国际保健、康复和教育服务相关政策架构与核心内容以及其优先发展领域。

方法 基于WHO《健康服务体系中的康复》和健康服务6大构成要素的理论,参照WHO《全球听力报告》,系统分析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保健、康复与教育服务的国际政策的架构、核心内容以及优先发展领域。

结果 在领导力与治理方面,需要构建跨部门的治理体制与治理能力,通过包容性政策制定和计划,与各利益相关者合作,共同实施提高耳和听力健康的政策和计划。在筹资方面,需要建立可持续融资和健康保护政策,提倡追加年投资,以扩大耳和听力保健服务的覆盖范围。在人力资源方面,加强教育和培训项目,扩展有关耳和听力保健、言语治疗以及特殊教育教师的教育项目,提高专业人员的服务能力。在服务提供方面,构建综合以人为本的耳和听力保健体系,将耳和听力保健干预措施整合到国家健康计划中,同时考虑到各个层面的需求和优先事项,建立涉及保健、康复和教育的综合性和包容性的服务体系。在医疗技术与设备设施领域,促进高质量听力技术的获取,特别关注助听器和人工耳蜗等技术的有效性和成本效益,将辅助技术和无障碍技术充分应用到教育和康复中;提高听力障碍儿童对听力损失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的整体水平;将数字技术推广到儿童保健、康复和教育服务中。在信息系统与监测领域,发展标准化的监测指标,建立听力保健服务评估机制,推广远程监测和远程服务。在康复和教育领域,要建立融合的监测数据平台,提高儿童听力言语康复的服务质量。WHO提出的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的保健、康复与教育服务的优先发展领域涉及5大领域:早期干预和教育、听力和言语治疗、心理社会支持、社交技能和社区参与以及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

结论 本研究基于健康服务体系6大构成要素,系统分析了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保健、康复与教育服务的国际政策,构建了听力障碍和言语障碍儿童保健、康复与教育服务架构和核心内容。在WHO健康服务体系视域下,发展听力障碍健康和康复事业并构建听力障碍健康和康复服务体系,需重点关注5大领域,即早期干预和教育、听力和言语治疗、心理社会支持、社交技能和社区参与以及职业教育和生活技能培训。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7.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对肌少症老年人肌肉衰减状况及平衡能力的效果
杨雅楠, 穆丽萍, 邢凤梅, 薛新宏, 王晓光, 陶徉聿, 孙竹梅, 张小丽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8): 869-874.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08.001
摘要239)   HTML30)    PDF(pc) (1158KB)(370)    收藏

目的 探讨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对肌少症老年人肌肉衰减和平衡能力的效果。
方法 2022年9月至2023年2月,便利抽取河北省石家庄市丽水湾社区和书香苑社区的124例肌少症老年人,抛硬币法将书香苑社区的62例老年人设为对照组,丽水湾社区的62例老年人设为干预组。干预组实施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包括行为态度、行为、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和行为意向5个方面;对照组保持原来的生活方式,共干预12周。干预前后比较两组握力、5次坐立试验时间、相对四肢骨骼肌指数(RASM)、6 m步速和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
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握力、RASM、6 m步速和BBS评分显著提高,5次坐立试验时间显著缩短(|Z| > 6.257, |t| > 28.643, P < 0.001),且均优于对照组(|Z| > 2.288, |t| > 3.177, P < 0.05)。
结论 基于计划行为理论的干预可有效改善肌少症老年人的肌肉衰减,提高平衡能力。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8. 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专家共识(2024)
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神经康复专业委员会, 中国康复研究中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8): 869-881.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8.001
摘要318)   HTML70)    PDF(pc) (1268KB)(364)    收藏

目的 基于循证方法,达成对神经重症气管切开后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的专家共识。

方法 采用德尔菲法形成问题清单和推荐意见,运用GRADE系统评估证据质量和推荐强度,根据RIGHT清单报告专家共识结果。

结果 在康复医疗情境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的综合康复由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和护理人员等多学科专家团队完成。针对气道功能的康复、气道功能的管理、拔管前的评估及拔管、拔管后的监测及康复管理4个领域,形成17条共识意见。

结论 针对康复医疗情境下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与管理的相关问题达成专家共识意见,有助于提升神经重症气管切开患者气道功能康复的质量与安全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9. 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对发展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效果:基于ICF的系统综述
闻嘉宁, 金秋艳, 张琦, 李杰, 司琦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4, 30 (1): 44-53.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4.01.006
摘要248)   HTML17)    PDF(pc) (1285KB)(363)    收藏

目的 系统评价认知参与型身体活动(CEPA)对儿童青少年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

方法 检索Web of Science、PubMed、Medline、EBSCO和中国知网等自建库至2023年11月30日的中、英文文献。根据纳入排除标准筛选出符合要求的文献,并对其做质量评价后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15篇文献,发表于2014年至2023年之间,来自8个国家,涉及1 806例年龄在4~16岁的研究对象。PEDro量表评分平均为6.6分。纳入分析的CEPA干预运动强度为64%~93% HRmax,单次干预的持续时间10~60 min,干预频率为每周2~5次,干预周期为4~24周。CEPA的具体形式包括结合认知任务的足球、篮球和地板球,结合认知任务的跑、跳、蹲、坐、旋转和保持平衡,以及结合认知任务的体感游戏。纳入的15项研究中有11项在执行功能的至少1种成分上表现出积极效果,但涉及工作记忆的7项研究有6项未能验证积极效应。在12项对比分析CEPA和身体活动或常规体育课的干预效果差异研究中,有9项发现CEPA对执行功能的干预效果更佳。

结论 CEPA对儿童青少年的认知灵活性有积极影响,对抑制控制的影响有争议,而对工作记忆的影响未得到验证。CEPA的干预类型分为结合认知任务的球类运动、基本动作技能训练和体感游戏。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0. 老年人心理社会干预与心理健康的系统综述
唐家玉, 邱服冰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23, 29 (10): 1164-1170.   DOI: 10.3969/j.issn.1006-9771.2023.10.007
摘要337)   HTML29)    PDF(pc) (1114KB)(359)    收藏

目的 系统综述心理社会支持相关活动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果。
方法 检索建库至2022年8月PubMed、Web of Science、EBSCO和中国知网对老年人心理健康效益的相关随机对照试验,进行系统综述。
结果 最终纳入7篇文献,来自西班牙、智利、加拿大、芬兰、英国、韩国和美国,主要来源于精神病学、老年人心理健康等领域期刊,发表时间集中在2017年之后。研究对象年龄60~80岁,共1 258例。干预方式包括普拉提、正念训练、行为激活、认知刺激、日常困难问题解决训练、疼痛和抑郁症状管理、健康教育与指导、护理协调、团体运动锻炼(如循环训练、踏板训练或橡皮筋训练)、水上运动等;干预频率为每次30~120 min,每周1~9次,低~高强度,持续4~64周;干预场所包括体育场馆、社区卫生保健中心、老龄化服务机构;干预人员包括运动治疗师(瑜伽)、心理学家、健康专业人员、社区卫生服务人员、卫生保健人员。所有干预都在有监督的情况下执行。心理社会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认知功能、自我效能;减轻焦虑、抑郁状态,改善抑郁情绪或孤独感;改善睡眠质量;增加社会融合感,显著改善疼痛等。
结论 心理健康干预(心理干预或支持、社会干预或支持、心理社会干预)、心理健康相关的干预(身体活动干预)有益于老年人心理健康。心理社会干预对老年人心理健康的效益主要体现在改善认知功能,缓解焦虑、抑郁状态,改善睡眠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与福祉4个方面。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微信公众号二维码

友情链接